第C4版:花木世界

杨卫芬:园艺路上永不言败

  通讯员 郭立勤
  入行仅3年的杨卫芬,在萧山这块苗木业的热土上,潜心经营着她的“杨楠园艺场”,以她的执著,演绎着精彩的园艺人生。
偶然结缘苗木业
  1998年,大学毕业的杨卫芬回到家乡,供职于萧山电力系统下的一家单位。她进入苗木界,缘于一次偶然的谈话。
  2006年暑假,杨卫芬替偶尔做些苗木生意的父亲接待了江西江阴一家园林工程公司总经理沈先生,沈先生提到的“容器苗”、“红叶石楠”等词汇和他描绘的苗木世界深深打动了杨卫芬,当天晚上,回到家的杨卫芬便在网上查找与“容器苗”相关的信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杨卫芬下定决心进入苗木业,搞“容器育苗”,种当时市场比较看好的红叶石楠、大花六道木等品种。
  一听说她要种苗,父母竭力反对:在萧山这块苗农已近3万户的土地上,要想再开个苗圃并要走出去是多么的不易!前前后后,杨卫芬跟父母沟通了不下二十次,但父母怎么都不同意。已经铁下决心的杨卫芬便瞒着家人,暗暗地在萧山进化镇租了200亩土地,趁着双休日搭建大棚、引进种苗,迈出了她走向梦想的第一步,她把自己的苗圃叫做“杨楠园艺场”。杨卫芬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大学的专业优势及便利的网络到处查资料,从当时已声名在外的“华野”、“森禾”等公司引进最好的红叶石楠、荚迷、大花六道木、小丑火棘等,并开始积极地投入生产,科技育苗的比重大大高于当地众多的种苗农户。
  2006年冬天,除了种下小丑火棘、地中海荚迷、水果蓝、大花六道木、花叶络石等新品种外,杨卫芬还扦插了近百万支红叶石楠苗。可杨卫芬不知道,在天寒地冻中,扦插的这些小生命,需要经过1个月左右的缓冲期,所以当这些小生命迟迟未展现蓬勃生机的时候,杨卫芬感觉天都快要崩塌了……田间地头,杨卫芬不知流过多少泪。为了搞清楚状况,杨卫芬查资料、请教本地具有丰富经验的苗农,包括自己的父亲。她的执着终于感动了父母,在她自己的努力及父母的帮助下,红叶石楠苗种长势愈来愈好。杨卫芬一边跟在技术员后面虚心学配生根液,喷洒农药,一边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在实践中摸索经验。2007年4月,杨卫芬的苗圃终于被染成一片令人心醉的耀眼的红、飘出一片惹人迷恋的清新的绿……
诚信打开一片天
  2007年4月20日,对杨卫芬来说,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杨楠苗圃第一次接到一份价值4万元的红叶石楠订单。对方是一家很大的园林工程公司,要求红叶石楠苗在20公分高、3个分叉以上。当时杨卫芬的苗圃普遍是17-18公分的苗,要达到要求尚有欠缺,杨卫芬如实相告。对方得知情况后,主动降低了标准。杨卫芬立即组织了20多名员工,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高度为18公分的标杆,一棵一棵地严格按照要求挑苗,100万的红叶石楠苗,只挑选出了2.8万株!把这些挑选好的苗往地上一摆,齐齐整整的,让杨卫芬和客商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一次高标准出苗,为杨卫芬的苗圃引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订单,至2007年6月中旬时,杨卫芬苗圃里的苗已基本卖完。他又重新引进了一批新的品种,扩大生产规模,至2007年底,园艺场里重新繁育的近300万苗红叶石楠又销售一空,期间,她又在临浦镇租了100亩土地,搞乡土树种栽培,杨卫芬的苗木之路逐渐开阔起来。
创业之路更加宽
  随着人脉的积累和市场的扩大,单纯做苗圃工作已不能满足杨卫芬,她开始向苗木经纪人的角色转变。今年2月,她毅然辞去了原来待遇和发展前景都不错的工作,全身心投入苗木行业。利用“第三届沪浙园林绿化产业交易会暨第五届浙江萧山花木节”的契机,杨卫芬成功接了十几个大单子。她发自内心地说:“入行的第一年我只是在做苗圃,第二年是产、销合一,现在,朝苗木经纪人的转变,自己搞配送,是我入行后的一大提升。自从进入苗木行业后,我觉得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未来的路很远,也必定会有坎坷,但是,只要我选择了就不会放弃,这种拼搏让我的人生有了价值……”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