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经验交流

余姚

  今年余姚市的15.2万亩早稻,抛秧占7.3万亩、直播占3.4万亩、手插占2.7万亩、机插占1.8万亩。从插种基础和生长情况看,抛秧、手插田基本正常,但直播田出苗迟、成苗率低,机插返青活棵明显推迟,群体偏小,整个早稻生育进程推迟。针对这一情况,余姚市农业部门提出以攻大穗为重点的指导意见,中后期肥水管理全面推广无水层湿润灌溉,重视穗肥施用。
  围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单产水平的提高,今年余姚市积极开展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首先是推广主导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示范方、示范户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同时,重点推广抛秧技术、直播和免耕直播技术、单季晚稻“五改”技术、强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通过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全面提高水稻单产和效益。
  围绕粮食播种面积(其中早稻15万亩)和粮食总产19.1万吨的考核指标,余姚市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中确定马渚、牟山、三七市3个镇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镇,全年水稻种植面积12.9万亩,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30%以上。早稻品种推广“嘉育253”,连晚推广“嘉花1号”、“甬粳18”,单晚“秀水09”、“秀优5号”等优良品种。其中,万亩示范片设在马渚镇,千亩方设在马渚镇瑶街弄村、牟山镇胡家村和三七市镇的二六市村。
  为保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取得实效,余姚市专门成立了由市长郑桂春担任组长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同时设立项目实施小组,市农技总站、市种子管理站等有关专家为小组成员,具体负责示范方建设、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创建工作。市政府还把粮食高产创建的实绩列入乡镇(街道)农业工作的考核内容。
  在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中,余姚市要求种植水稻的乡镇(街道)都要建立1-2个100亩以上的水稻高产示范方。加强对示范方农户的技术培训,每个方要有农技人员蹲点指导,抓好重要生产环节,实现统一技术措施,努力提高示范方的综合形象,使示范方真正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窗口。同时,在水稻面积100亩以上的村,选择1-2个种粮水平高、科技接受能力强的农户作为水稻高产示范户,向周边农户传授技术,扩大示范辐射作用。
  在高产创建活动中,余姚市农业部门重点推广了抛秧技术、直播或免耕直播技术、单季晚稻“五改”技术、强化栽培技术、稻鸭共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针对近几年“两迁”害虫为主的病虫害发生趋势,余姚市及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及早制定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预案。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逐步开展统防统治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同时,推广减药增效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根据水稻施肥偏氮轻磷钾的不合理现状,余姚市还积极推广减氮增磷钾、增施有机肥、协调施肥比例等科学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