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程益新
人物简介:顾小根,男,1959年6月生,1984年毕业于原浙农大兽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199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省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防治处副处长、推广研究员,省农业厅兽医首席专家。
顾小根很忙,记者第一天和他约时间采访,他去了安吉的养鸡场督查奥运期间畜产品安全监管措施落实情况;第二天再约,他又去了萧山的养猪场检查卫生措施落实情况,但记者最终还是“逮”住了他,走近了这位把兽医事业当作生命,一心想用自己所学造福养殖户,造福社会,并为之忘我工作的兽医专家。
他把农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2005年初,四川资阳等地发生了人感染猪链球菌事件,200多人感染,38人死亡,不少地方“谈猪色变”。那年8月的一天,绍兴一家养猪场的猪半夜里突然集体发病,150多斤的大猪全部躺在地上,呼吸急促,养殖场业主束手无策,当地居民也恐慌起来,纷纷怀疑是猪链球菌病。接到求助电话后,顾小根连夜赶到了绍兴,在42℃高温的猪棚里,他身穿消毒衣物,脚穿套鞋开始了仔细检查。最后发现,由于猪棚低矮,通风条件差,饲养密度又过高,猪其实是集体中暑了,村民们虚惊一场。
在20多年的从业生涯中,接到一个电话,背起包就走,这样的事情到底遇到了几次,顾小根自己也记不清了,但并不是每次都是虚惊。
顾小根说,他来自于农民,又从事“三农”工作,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每次有农民来访来电,他总是尽力去帮助他们。
因此,为及时确诊病因、扑灭疫情,减少农民损失,不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天,无论刮风下雨,他都把疫情当作命令,一次又一次地带头深入发病现场,开展调查诊断和指导防控工作,十几年如一日。
他在动物防疫中屡建奇功
2006年,全国大范围暴发流行猪“高热病”,经济损失惨重。更让广大养殖户忧心忡忡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专家们都没有找到病因,更谈不上对症下药。
顾小根经过仔细的调查诊断,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在全国率先提出该病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观点,并制定了防控该病的技术措施在全省推广使用,使我省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在生猪主产区生猪养殖业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我省生猪蓝耳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成效和经验引起全国同行高度关注,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成功典型之一。
为减轻基层兽医的工作量,顾小根提出了把蓝耳病、口蹄疫、猪瘟三种疫苗合在一起注射的设想,试验取得成功后,此项技术作为我省动物防疫免疫的一种创新做法,去年秋防中已经开始推广应用,预计今年秋防将进行全面推广。为有效防控猪瘟,他经过大量试验,大力推广零小时免疫,让猪在吃奶前就注射疫苗,有效控制了我省猪瘟的发生。
在多年的兽医工作中,他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设想,改进了一项又一项新技术,始终改革创新,不断克难攻坚,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先后9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次被评为全国动物防疫先进个人。
他把当好兽医作为毕生的追求
“我当初考上浙农大的兽医专业,村里人都不以为然,说我怎么考了个猪郎中啊!但这么多年来,随着我对这个职业的了解越来越深,就越来越感到它的重要性。”从上大学到工作至今,顾小根与兽医这个行业打交道已整整27个年头,岁月使他的双鬓悄悄冒出了几丝白发,却并没有磨去他对兽医事业的追求与热爱。
他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畜牧业发展,而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此外,动物疫病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人畜共患病,如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更需要兽医工作者的辛勤工作。
然而,当前我省及至全国的兽医力量和工作体系都还不完善,兽医行业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心。好在从2005年开始,我省出台方案,要花大力气建立一个新型的畜牧兽医体系。作为这场改革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他感到很欣慰。
顾小根说,他的工作很平凡,而组织却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他将以此作为新的起点,为我省的畜牧兽医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