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童村,有人养了一群戴“眼镜”的“四眼鸡”,只是和人戴眼镜是为了提高视力或保护眼睛不同,这些鸡戴的“眼镜”,更准确地说是眼罩,是用来遮挡视线的。这是为什么呢?
带着几分好奇和疑问,笔者日前来到村民杨炳强的养鸡场,见到了他养的1000多只有“动物人参”之称的野山鸡。
这些野山鸡果然都戴着红色的“眼镜”,说是“眼镜”,其实是一片有“镜托”的红色塑料,安在野山鸡的喙上面,挡住它们的视线。戴了“眼镜”的鸡,有的在草丛觅食,有的在树上栖息,很是悠闲。杨炳强告诉笔者,之前,它们可不是这样。
“去年,我开始在承包的桔林里养野山鸡,虽然有养土鸡的经验,但没想到野山鸡生性好斗,见面总喜欢较量一番,有时还‘群殴’不止。”杨炳强说,望着一帮“古惑鸡”成天“打打杀杀”,他们夫妇只能时时握着棍子,不断挑开打斗的鸡,但这样“劝架”效果并不明显。
就这样,第一批600多只野山鸡每天都有“战死沙场”的,半年下来,存活的只有90多只,而且还都是羽冠不整的。因为卖相不好,这些鸡在市场上也少人问津。
兽医来了好几次,刚开始说野山鸡得了病,后来又说营养不良。可药也用了,微量元素也加了,第二批野山鸡的死亡率依旧很高。这时杨炳强听别人说:遮住它们的眼睛试试。
杨炳强先后用过纱布、纸,但过不了几天,纱布会掉,纸一下雨就破。不得已,他自己设计,用一块塑料片涂上红颜料制成眼镜模样,然后用铁丝穿过野山鸡的喙,固定在它们眼前。
戴上“眼镜”的野山鸡,因为正前方视线受阻,看不到同伴,就找不到挑衅的对象。“偶尔‘狭路相逢’,也只能通过眼睛两侧看到对手,但头一摆正准备互啄时,又看不到对手了。”杨炳强说,戴上“眼镜”,就算挨得再近,野山鸡也斗不了。由于不再争斗,野山鸡的成活率上升到了95%。“现在,野山鸡个个毛羽齐整,卖相很好。”
杨炳强说,给鸡戴“眼镜”,刚开始经验不足,铁丝穿过去,很多鸡都受伤流了血。后来,他对“眼镜”进行了改良,用塑料代替铁丝,还摸索出了一套经验:“鸡的喙其实是相通的,只要找到那个位置穿过去,就没事了。”现在,他已经找了江苏一厂家批量生产这种“眼镜”。 (尤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