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我省农企与基地“大联姻”

成交48个项目,可助农增收2.8亿元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陈卫梁实习生 熊宽)“通过这次政府部门牵线搭桥,我们基地的3000亩荷兰豆、青刀豆销路不用愁了,绍兴绿色蔬菜速冻有限公司会全部收购。”在7月10日丽水召开的全省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对接会上,刚签完协议的缙云县采山涧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潘伟乔露出了一脸笑容。副省长茅临生到会并讲话,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连贵、省农业厅厅长孙景淼、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陈龙等出席,省农业厅副厅长朱志泉主持。
  据统计,对接会上,我省农业企业与农产品基地达成合作意向77个,签约项目48个,成交额5.1亿元,预计可帮助农民增收2.8亿元。
  茅临生指出,当前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走势比较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省内农业资源环境因素约束加剧、经营规模偏小、生产成本较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现在搞农业产业化,不能再停留在简单的买卖关系上,必须加快建立“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结合机制。举办对接会既是农业产业化对接,又是扶贫对接、山海协作对接;既为欠发达地区服务,又为农业龙头企业服务,一举多得,意义重大。茅临生要求,农业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对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和服务,建立约束机制,在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的各项经济活动,要有合同保障;建立利益分配机制,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建立经营管理机制,各个环节都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进行科学管理;建立政策导向机制,出台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搭建对接平台,优化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农业龙头企业要自觉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主动到欠发达地区投资建基地,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民信箱要发挥好作用,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电子商务技术帮助企业与基地实现有效对接。
  为举办好这次对接会,省农业厅早就开始谋划,会前征集了具有农产品基地建设意向的农业龙头企业322家,以及欠发达地区已建或拟建农产品基地377个,并把这些对接信息整理汇编成册,分发给对接双方,同时还将这些有效信息及时发布在浙江农业信息网和浙江农民信箱上,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对接的成功率。
  缙云县稆生粮油合作社是丽水市一家规模较大的粮油生产合作社,有5万余亩早稻生产基地,但苦于找不到稳定的销售渠道。在这次对接会上,与浙江稻花香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每年1万亩稻谷收购的协议。合作社代表周扬告诉记者:“对接会带给农民实实在在的利益。”浙江稻花香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木土说:“签约之后对方可为我们提供3个月左右的无公害早籼米,这样的合作是双赢的。希望政府能多搭建这样的对接平台。”浙江五莲农牧有限公司在此次对接会上,一下子与两家生产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