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成就

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五年翻番

  自2003年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围绕产业开发、培训就业、下山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加大组织领导、财政扶持、区域协作、结对帮扶的力度,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工作责任,促进了欠发达乡镇的加快发展和欠发达乡镇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2007年,361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以上;80%以上的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2003年至2007年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1%,2007年26个欠发达县(市、区)中有25个县(市、区)财政收入超过了2亿元。
  ■到2007年底,欠发达乡镇通乡公路全部硬化,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4.3%,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91.4%,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72%,广播电视“村村通”实现率达到90%。
  ■五年中,26个欠发达县(市、区)和黄岩、婺城两区共完成下山搬迁农户10.2万户、36.3万人。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五年中,省财政共安排“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专项扶贫项目资金10.5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500个,直接覆盖农户52万户,建设农产品基地近200万亩。
  ■五年中,欠发达地区共培训农民209万人次,85万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实现了转移就业。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
  ■通过五年努力,欠发达县(市、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全部超过了1500元/年·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2.5%,70%的残疾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74.1%的农村人口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
帮扶行动成效显著
  ■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五年来累计签订协作项目3830个,到位资金634亿元,有组织输出欠发达地区劳动力32万人。
  ■实施结对帮扶制度,组织250个部门和单位结对帮扶211个欠发达乡镇,五年来共提供帮扶资金3.0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257个。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五年来共向欠发达乡镇派遣科技特派员837名,推广农业新技术1800多项、农业新品种2000多个。
(本报记者 徐碧芳整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