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新农村

低收入农户,

解困脱贫正当期

  ■记者 沈芳
  我省农民的人均收入多年来持续快速增长,在让人称羡的同时,一些素质低、能力弱、积累少的农户的增收困难问题也日益凸现。我省一项调查表明,2007年底全省家庭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的低收入农户,尚有111万户、271万人,有低收入农户集中村5200个。帮助这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奔小康,已显得尤为迫切。
  为此,我省作出了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重大决策,上月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了全面部署。将通过实施产业开发帮扶、培训就业帮扶、下山搬迁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救助覆盖、区域协作促进、金融服务支持、社会援助关爱等八大行动,把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投向低收入农户,助他们走上小康路。
》》》 产业开发帮扶 拓宽增收渠道
  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一般较为丰富,适合发展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等,我省将会重点帮扶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开发这些产业,扩大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渠道。到2012年,通过做大特色农业,基本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格局,提高生产效益;还将发展50%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70%的下山搬迁小区成为来料加工点,让100万低收入农民通过从事来料加工业务,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30%以上的下山搬迁小区发展家庭工业;从事“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从业农户户均年营业收入达到2万元户以上;50%以上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有集体经济收入,20%的集体经济年可支配收入在10万元以上。
  记者从省农办了解到,今年主要有三方面动作:一是发展特色种养业。对口指导和帮扶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开展低产茶园、果园、竹林等基地的技术改造,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到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建立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和初级加工基地等;二是发展来料加工业。将建立来料加工信息平台,同时免费培训来料加工经纪人,鼓励经纪人创办来料加工企业;三是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引导有条件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并进行免费宣传推介,对从业人员开展免费培训等。
》》》 培训就业帮扶 提高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低,是低收入农户增收困难的一大原因。为提高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我省将对低收入农户进行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到2012年,将让低收入农户劳动力普遍接受一次以上技能培训,初高中毕业而未继续升学的低收入农户子女普遍接受6个月至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使每户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或从事特色农业等。
  今年将继续实施“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计划,招收100名低收入农户免费接受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并优先安排农村“低保”家庭人员和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
》》》 下山搬迁帮扶 加大发展空间
  下山搬迁,让低收入农户走出高山、深山、远山、库区和地质灾害区,是改善他们的生存发展环境,实现脱贫的有效途径。未来5年内,我省将以县城、中心镇和工业功能区为主要入迁地,推进节地型搬迁小区建设,每年安排下山搬迁5万人以上,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农户则基本实现搬迁。
  为落实好这项帮扶措施,我省将推进下山搬迁农户退宅还耕还林,将宅基地复垦折抵指标的转让收入主要用于农户搬迁补助和下山搬迁小区建设,并在下山搬迁小区配套建设一些集体经营用户,用于发展来料加工、家庭工业和社区服务业等,让这些农户迁得出,安下心,富起来。
》》》金融服务支持促进创业发展
  家底薄、缺资金是低收入农户创业的一大瓶颈。为鼓励低收入农户创业,今年我省将全面实行扶贫小额信贷制度,大力推进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农业、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休闲旅游业等项目提供小额贴息贷款。还将加快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农产品保险品种,完善农房保险办法,为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生活解除后顾之忧。
  我们期待着到2012年,低收入农户70%以上家庭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等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关链接
  记者从最近在杭召开的全省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通过实施这一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到2012年,我省低收入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有望得到较大改善。具备建路条件的行政村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将达到100%,行政村客运通达率提高到94%,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到55%;基本普及安全卫生饮用水,欠发达地区安全卫生饮用水人口覆盖率将达95%;2万个左右行政村得到整治,每个村都将建好一个无害化卫生公厕;85%以上的农村家庭将接入有线电视,90%以上的村开通有线广播,电话手机实现全覆盖,80%以上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将通宽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