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千年古村将重放异彩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陈卫梁实习生 俞清)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桐庐县江南镇深澳古村,留存着大批明清古建筑。由于无力修缮,村里不少老房子常年烟熏火烤、虫蛀蚁噬、雨漏水浇……有的老房子甚至出现了倒塌。随着国务院出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从7月1日开始实施,这种状况有望得到改观,千年古村将重放异彩。
  深澳古村有上规模明清古建筑60多幢,是目前我省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环村一周,记者发现部分古建筑已经倒塌,原址上只残留了一些木条框架。深澳村党支部委员申屠盛洪说,虽然近几年政府对古村落的保护逐步重视,但是保护所需的经费太大,村里根本无法承受。他指着村里一处粉刷一新的房子说:“这个是八房厅,去年光修缮就花了10多万元,前年修理前房厅也花了10万元。”不仅如此,村里每年还要拿出数万元用于老房子的清洗,每两年就要花3万多元对村里的水道进行疏浚,“这些经费主要依靠村集体收入与一些企业家集资,但要维护老房子的日常开支还是举步维艰。”
  同为古村落的建德市新叶村,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近年来,村民建房需求急剧增长,仅一年多时间里就建起影响古民居保护的违章房屋36处。
  据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专家赵勇介绍,我省目前拥有古村落78处。近年来,省政府每年下拨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古村落的维修和保护,但这些钱一旦分摊到古村落,平均每个村不到10万元。一些古村落仍然得不到有效保护。
  针对目前古村落保护资金不足、群众保护意识不强以及一些地方重开发、轻保护等问题,从7月1日起施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根据当地现状下拨专项资金。条例还对历史文化古建筑的申报与批准、规划和保护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对已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因保护不力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由批准机关将其列入濒危名单,予以公布,并责成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限期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情况继续恶化。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的文物造成损毁的,依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服务指南】如何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如果要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该地区必须要保存有特别丰富的文物,有成片的历史建筑集中,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具备以上条件的,所在村落还要准备好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古村落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明确需要保护的范围,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而后向有关部门提起申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