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梅雨季节明显,入梅以来,持续大雨,按照气象一般规律,雨停后会产生持续闷热、潮湿、高温天气,对生猪等畜禽的应激反应增强,尤其是饲养在一些低矮、拥挤、通风不良栏舍中的畜禽,抵抗力会显著下降,猪蓝耳病、诸多细菌传染病及球虫病等极易发生。同时,在潮湿闷热环境下,饲料极易发霉变质,饲喂后也会影响动物健康。各饲养场户除按免疫程序按时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外,在饲养管理方面务必要落实好以下措施:
1、清栏排污,全面消毒。由于连续多雨,影响了畜禽粪尿等污物的清除工作,栏舍污染严重,一些处在低洼地带的栏舍还可能有积水,所以雨停后要立即排水排污、清栏消毒。能移出动物进行彻底清栏消毒最好,如不能做到,则应清栏后采用刺激性小、安全的消毒药进行消毒。
2、提高清扫频率,增加消毒次数。在湿热环境下,细菌会大量繁殖,增强对畜禽的感染力。因此,必须坚持每天清扫栏舍,保持拦舍干净,同时,在不影响湿度前提下,增加带体消毒次数,减少环境中病原污染程度。
3、增强通风能力和降温效果。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增强通风能力,能有效降低舍内温湿度,降低细菌繁殖力,提高畜禽抵抗力。各养殖场户要采取有效通风和降温措施,为动物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
4、及早出栏,降低饲养密度。这段时间,一些饲养密度高的饲养场户,应适当降低畜禽出栏日龄,可以出栏的尽快出栏。这样可以显著降低舍内温湿度,也会大大减轻动物间产生的互相干扰和应激程度。
5、封闭饲养,全进全出。梅雨季节形成的不适环境,使动物抵抗力显著下降,即使遇到少量病原,也有可能引起发病。因此,在做好场内环境卫生的同时,要严防场外病原传入,严格执行封闭饲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禁止一切可疑的动物、物品、人员进场。同时,应暂停引种或购入幼仔苗禽。
6、检查饲料,禁喂霉变食物。有的饲料从外观看似无异常,但由于内部温度较高,可能已经发霉变质,必须对饲喂的每批饲料进行详细检查。切忌为了减少成本不舍得废弃霉变饲料,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7、增加营养,提高体质。在饮水中多添加电解质,在饲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微量矿物质和蛋白质含量,有条件的还可以多喂干净的青绿饲料,以增强畜禽机体抗病力。
8、强化细菌性疫病免疫,针对性添加药物。应根据当地往年疫病流行史,有选择性地进行猪肺疫、猪丹毒、猪链球菌病等动物疫病的免疫接种;在饲料中有针对性地添加国家允许添加的抗菌药物和抗球虫药物等。
9、关注畜禽行为,及时报告疫情。加强日常巡查,一旦发现所饲养动物有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隔离饲养;对病死畜禽,及早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若怀疑为传染病时,应立即上报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余建娣 顾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