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新闻

浙江也能种苹果吗?

  本报记者 王美华
  说起苹果,大家都知道它产于北方,其中陕西、山东的苹果非常有名,但现在,浙江嵊州的农民也种起苹果。这不,嵊州市甘林镇黄箭坂村的农民袁纪洋这几天又开始忙着采摘苹果,并挑到嵊州市区叫卖,这样的忙碌将持续到7月底。苹果真的能在浙江“生根发芽”吗?
嵊州果农种起了北方苹果
  袁纪洋在4分地里种了100多株苹果树。这些苹果树都是经过两次嫁接的早熟品种,栽培管理上不复杂,而且产量也稳定,平均每棵树可采果子70斤左右,如果大的树形也有可能采到几百斤,但移栽后产量就大幅下降。
  袁纪洋告诉记者,他已经早早地联系好了种苗,打算下半年再新种50株苹果树。因为他觉得,尽管种苹果赚得不多,但比起其他水果,苹果的贮藏期长,相对来说,风险就小多了。
  据嵊州市林业局果树科吕科长介绍,当地农民零星种植苹果已有10多年历史,品种大多是从杭州市大观山果园引进的相对适合南方栽植的早熟品种。但由于栽培技术要求不高,管理粗放,而且果实风味不是很好,所以没有形成规模。
浙江种苹果已有50多年
  记者从省经济作物管理局了解到,浙江引种北方苹果的历史可追溯到50年代,主要集中在金华、东阳等地,东阳市南马镇曾有过成片的苹果林。当时几乎所有苹果品种在浙江遍地开花。直到1979年,全省仍有3.6万亩的种植面积。此后,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到2002年,全省苹果树面积只剩下3000亩,产量1100吨。经过多年的试种,当年的“苹果大军”只留下部分早熟品种“坚守阵地”。目前,浙江嵊州、仙居等地有零星种植苹果。
  省梨业协会副理事长、原杭州市果树研究所所长陈晓浪告诉记者,浙江引种苹果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是早熟、晚熟一起引进,像“国光”、“红蕉”、“元帅”等,光是长兴县栽植面积一下子达到上千亩。但试种结果是果形小、品质不好,产量低,没有商品价值。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到了上世纪60年代后期,根据南方的气候特点,浙江渐渐引进早熟品种。当时,杭州市果树研究所率先引进早熟品种“辽优”,并进行杂交选育,后来选育出了几个早熟品种。上世纪70年代后期,慈溪市还引进了国外的早熟品种,试种了几百亩,结果没有成功。
专家提醒:不宜大面积推广
  多年引种实践表明,浙产苹果的品质无法与原产地苹果相比,主要表现为口味酸、口感硬。所以,并不提倡大面积推广和规模化种植。省首席水果专家孙钧说,至于零星种植的早熟品种苹果,因为其上市期在6月下旬,此时北方苹果还没采收,可适合少量特殊消费群体的需求。但数量一多,市场销量肯定上不去,而且,随着水果市场的越来越丰富,品质无优势的地产苹果的消费量更加上不去。
  陈晓浪也认为,由于气候、土壤等各种原因,在浙江种苹果还不是十分理想,规模发展更行不通。而且,随着贮藏技术的不断提高,北方苹果销售期进一步延长。浙江苹果如大量出产,肯定没有商品价值。
  至于农民进行少量种植,满足特殊消费群体的“尝鲜”需求,也未尚不可。陈晓浪提醒大家在引种时,最好通过权威部门咨询有关品种性状,并从正规渠道引进适合当地栽植的品种,先进行少量试种。栽植地块尽量选择土层较厚,土质疏松的地方。在培育管理上,和其他地产水果差不多,主要是通过合理修剪控制枝梢,同时抓好黑斑病、锈病等防治工作。
  相关链接:据业内人士介绍,我省不仅引种过苹果,还引进了樱桃等在北方经济性状良好的水果。像大樱桃在大连、烟台等地种植效益非常好,我省近几年也引进过,但成功例子不多。主要原因是不易结果,挂果少。尽管现在有了设施栽培,减轻了南方雨水多易发病虫害的问题,但果品品质还是上不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