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全省各地将竹林道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实实在在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日前召开的浙江省欠发达重点地区竹林道示范工程建设现场会上,遂昌、庆元、龙泉、龙游、江山分别就如何建设竹林道介绍了各自的做法。现将这些地方的经验和安吉县建设竹林道的模式一并介绍给大家,供各地借鉴。
龙游
强化规划引导
自2006年始,龙游县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林业现代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林区道路建设,着力改善山区林农生产环境,增加林农收入,促进竹产业快速持续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全县累计投资近4000万元,共完成新建、修建林区道路446公里。
为了使林区道路建设更科学、合理、有序、高效,龙游县委托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林区道路总体规划》。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坚持以重点竹区生产需要为主,同时体现“四个结合”:即与汽车拉力赛赛道建设相结合,与浙江大竹海森林公园休闲旅游项目开发相结合,与“农家乐”开发相结全,与扶贫开发、设备配套建设相结合。其道路类型分主干道、次干道、作业道三类,规划期限为2007年至2015年,全县共规划建设林道1449.34公里,其中主干道168.32公里,次干道708.42公里,作业道572.6公理。
在总规划的指导下,龙游县在建设竹林道过程中注重“三个优先”,即林农参与强、投工投劳积极性高的优先实施;有关政策处理到位的优先实施;建设效益好、功能叠加强的优先实施。对林区道路建设,群众呼声高,涉及面广,投资量大,但政府的财力有限。为了更好地发挥林农的主体作用,龙游县确定以林农为建设主体,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办法,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林区道路补助,今年又新增200万元。三年来,通过政府出资、部门资源整合等途径,龙游县用于林区道路建设的资金已达1000余万元。
庆元
创新投入机制
庆元县从2002年开始抓竹林道建设,到去年,已修建宽度在3米以上的竹林道760公里。最近又规划今明两年建设396公里,提前实现“十一五”期间1000公里的竹林道建设目标。
结合竹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庆元县对竹林道建设也提出了规划要求,实行项目管理。并专门成立了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为竹林道建设提供了质量保证。更为重要的是,庆元县注重创新政策引导和投入机制,以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从2004年开始,该县取消了面上对基地建设的补助,全面实施“以奖代补”,将扶持资金重点用于竹林公共设施建设、科技推广和品牌建设上,引导农民增加对竹林的投入,增强竹业经营者的主体意识。
去年,该县成立林权管理中心,开展竹林低押贷款,一些农户就将部分贷款用于修建竹林道。如隆宫乡连湖村的胡月进等3户农户,用竹林林权证抵押贷款12万元,将其中2万多元用于修建1.6公里的竹林道路,预计3年就可收回成本。竹口镇垄口村村民沈光贵,2006年与村集体签订协议,投资兴建竹林道路4.7公里。协议规定,经营期内竹林道的经营权归投资者,实行有偿使用,对用机动车运输木、竹的,每50公斤收费5元。这种做法,既使投资者有利可图,又让受益山林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解决了竹林道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
龙泉
注重科学建设
龙泉市自2005年以来,开展了以竹林道为重点的竹林基础设施建设,破解了竹产业增产不增效的难题。去年全市竹产业一产产值达2.52亿元,实现了三年翻一番的目标。
他们在找准切入点、完善政策的同时,注重竹林道建设的科学性,力求实效。龙泉市有竹林55万亩,主要集中在八都、上洋等6个乡镇,其他11个乡镇(街道)竹林相对比较分散。在建设竹林道时,龙泉市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的原则,对竹林重点乡镇优先安排竹林基耕路建设计划。竹林道有其特殊性,其路面一般为泥土路面,雨季容易被水冲涮,造成无法使用。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该市严把质量关,真正做到建一条路,富一方百姓。同时,由于竹林道建设投资大,仅靠政府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龙泉市在充分尊重林农意愿的前提下,通过受益竹林农户集资(或投工投劳)、村集体出资多种渠道,解决资金筹措难题。三年来,全市已累计投资1740万元,建成竹林道293公里。
江山
政府重点扶持
近几年,随着山区劳动力的转移和劳务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林产品运输成本日益攀升,严重制约了林区经济的发展。为及时解决这一问题,江山市从去年开始研究林区道路建设问题,并成功启动了“千里富民林道”建设工程,计划在5年内建成林区道路1000公里。
为切实推进此项工作,该市决定对验收合格的林道给予每公里平均2万元的补助。今年已筹集政府扶持资金400万元。
为使竹林道建设更具科学性和计划性,江山市林业局专门编制了《“千里富民林道”建设规划》。规划主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受益面原则。一般每公里林道的受益山场不少于500亩;二是必要性原则。受益山场应当拥有较为丰富的商品林资源,物资运输缺乏有效的办法(如索道等);三是可行性原则。要求规划的道路具有较好的建设可行性,道路建设费每公里超过8万元的一般不予规划;四是安全性原则。对生态、景观、文物等易造成严重破坏的区域不规划。同时,做到两个优先:一是竹区和经济林基地优先;二是受益面积大的优先。
遂昌
做到“五个结合”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遂昌县计划投资2000万元,新(改)建竹山道路1000公里,受益竹林30万亩。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竹林道496.8公里。今年年初,为帮助竹农尽快恢复生产,县财政安排了700万元专项资金和200万元育林资金,专门用于竹林道等灾后重建项目的扶持。
在建设竹林道过程中,遂昌县除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落实扶持政策外,在保证竹林道主体功能的前提下,立足创新与增收,切实做到“五个结合”,实现竹林道的效益最大化。一是与浙江(遂昌)竹子现代示范园区建设相结合;二是与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比如,在三仁乡十三都村,依托良好的竹林资源和畲乡文化,已建成集住宿、餐饮和休闲为一体的凤凰山庄,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一步,该县将在竹林重点产区,建立竹林休闲农家乐,提高综合效益。三是与农村生活道路网相结合;四是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对集体性质的竹林道路建设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扶持,促进集体资产增效增收;五是与基地建设相结合。对龙头企业规模种植竹林基地的竹林道路建设,予以重点扶持,促进栽培、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延伸竹林道路建设效益。
安吉
激发林农热情
多年来,安吉县在建设毛竹现代科技示范园区的同时,突出林道建设这个重点,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的模式。如按受益程度筹建竹林道建设资金,建立偿还机制和竹林受损补偿机制,群众投工投劳等。该县竹区道路建设多数由村民小组牵头,受益农户自筹资金建设,建设资金一般按农户受益面积与资源量等分摊。
如该县山川乡北弄村杨思岭林道建设便是其中一例。此林道位于山川乡毛竹现代园区北弄核心区,为园区主干道一条支路,全长1公里,宽4米,由北弄村村民组建。工程总投资7.48万元,受益农户22户86人,集资分摊工程款6.36万元,占总投资的85%。据测算,兴修林道后,两年可节约生产成本9.5万元,增产增收4.1万元,两项合计为13.6万元。
此举极大地激发了林农建设竹林道的热情。仅3年时间,全县就建成林区道路1100公里,总受益面积超过50万亩,平均每年可直接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4500万元以上。
(本报记者曹丽娟整理 图片由通讯员张健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