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经

茧价两极分化

好茧卖出好价钿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陆颖 通讯员 王建富)今年春茧收购已落下帷幕,几家欢乐几家愁。近日,记者从临安市於潜镇政府了解到,该镇今年春茧平均收购价700元/50公斤,比去年同期减少200元/50公斤,多数蚕农感到养蚕没花头,有的甚至赔了本。只有少数用方格蔟具上蔟的蚕农,以茧质胜出,冲出市场困境,卖出1100元/50公斤的好价钿。在湖州、缙云等蚕区,也出现此类收购价差距大的情况。
  作为我省蚕桑主产区之一的嘉兴市,今年茧价也未能避免低落的行情。在上簇前后气候异常,潮湿的环境对茧质造成影响,平均收购价在939元/50公斤左右,同比下降6%。而主要分布在杭州附近地区的方格蔟饲养,如德清、建德的方格簇茧价却都未低于1000元/50公斤;缙云蚕农今年更是喜上眉梢,当地政府配制了“定心丸”:不仅安排技术员进村入户指导,而且只要“按技术规程养蚕,蚕茧早上蔟的蚕茧”就可获得奖励,稳定、激发了的蚕农积极性,提升了茧质,最低收购价也有1250元/50公斤,最高达1310元/50公斤。
  据省农业厅经作局初步调查显示,今年全省春蚕饲养量达90.9万张,比去年同期下降11.8%,约产茧4.3万吨,同比降幅约8.8%。但平均张茧46.9公斤,同比增幅3.5%;平均收购价985元/50公斤,同比下跌1%左右。有关专家分析,今年茧价行情低落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内市场丝价下降影响,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使丝绸产品出口受到抑制。也有气候因素,主要是在上簇期间遇高温多湿气候,影响蚕茧质量,降低解舒率,影响了茧价。
  专家表示,今年各地区甚至同地区内出现收购价两极化,“优质优价”在春茧收购中比往年更为突出,使收购价拉开了差距。因此,希望广大蚕农从提高蚕茧质量着手,运用科学管理方式保证蚕茧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