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建生态湿地 还江水洁净

  本报讯 (通讯员 迟姗姗) 6月14日上午,大雨哗哗地下着,在绍兴县王坛镇舜皇庙边的汤浦水库入库口人工生态湿地上,水利部的10多位专家看着从上游流进来的浑浊的水,经过湿地就变成了清水,个个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个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人工生态湿地已达国家标准,通过国家级验收。
  据汤浦水库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汤浦水库流域属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供水近200万人口。近年来该流域藻类爆发,水质下降,影响饮用水的安全。为此,汤浦水库管理局请浙江大学进行了生态湿地的设计,在王坛镇舜皇庙边上的水库入口处建造人工生态湿地公园。
  据浙江大学的专家介绍,在湿地中种植湿生植物和放养水生动物、底栖动物及贝类,可以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当大量的氮、磷等生物营养元素流入水库前,这个前置湿地就将较高污染物通过湿地植物过滤处理,从而使水库水质达到安全化、健康化的标准。
  在刚完工的人工生态湿地公园里,笔者发现在常淹区种有苦草、狐尾草、马来眼子草、伊乐藻、深水荷花、芡实、黄花水龙等18种沉水型植物、浮叶植物和深挺水植物;在半米深的难控区种有睡莲、萍蓬草、水烛、再力花、纸莎草、茭草等15种不同季节的沉水植物;在可控区和高地及周边绿化、防护林区的植物品种更是多达30多种。水里还放有青鱼、红田鱼、田螺、青蛙等。在整个生态湿地公园,动植物经过合理搭配,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又形成了赏心悦目的水景环境。这个湿地才造好,就引来了不少鸟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