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浙江畜牧兽医

科技示范户的“养猪经”

  海盐县“生猪科技入户”工程已实施了四年,科技示范户的养殖经验和养殖技术都有很大提高。该县百步镇横港村示范户黄施金就很具代表性,现将其主要养殖经验介绍如下:
  一是积极改良母猪品种。以前,黄施金饲养的母猪一半是嘉兴黑母猪,虽然该品种母猪繁殖率高,但其所产商品猪瘦肉率偏低、饲料报酬低、生长速度慢,并且二元商品猪在市场上竞争力日渐减弱,销路越来越不畅。通过科技指导员的耐心讲解和自己的多次比较,他终于认识到了品种的重要性,因此在前年底,他及时淘汰了所有的黑母猪。现在,他饲养的13头母猪全部为二元母猪。他还认真地对多个配种户进行比对,挑选出具有较高授精技术和信誉度的配种员为其母猪配种。
  二是积极转变饲喂方式。往年,黄施金为了节省饲料成本,饲喂生猪采用湿喂,饲料用粗料加低劣精料搭配,一餐喂下去,往往猪肚子吃得很胀,还是嗷嗷乱叫,而且猪生长速度偏慢,抵抗力差,皮毛粗乱,瘦弱不堪,仔猪出生60天左右,还往往只有10公斤左右,且猪咬耳、咬尾现象时常发生,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在科技指导员的建议下,他选购了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改湿喂为干喂,每餐按各栏猪群体重喂足饲料,仔猪出生10天左右就给予早期补料。现在,他养的猪皮毛光亮,饲喂后猪都能安静休息,抵抗力也比以前好多了。到60日龄时,一般都能达到22公斤以上。
  三是重视生猪疾病预防。以前,黄施金对猪病预防不以为然,在疫苗上投入很少,基本上只有当地兽医站打的防疫针,原因是他一嫌疫苗价格贵,舍不得花钱;二嫌给猪打预防针麻烦。以前,他的猪场一年只消毒一两次,因此猪场内猪黄白痢、气喘病、水肿病等疾病很多,这不仅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也导致猪的死亡率很高,达到20-30%,每年用在猪身上的药费也很高,人也被猪病搞得精疲力尽。针对这种状况,科技指导员建议他,要重视猪病预防,要以“预防为主”而不是等猪生病了再去治疗,要“花小钱赚大钱”。他听从了这些建议,相继购买了一些疫苗,感觉效果不错,就加大了对疫苗的投入。现在,他的猪除了兽医站接种的猪瘟、口蹄疫等疫苗外,还自费购买了猪伪狂犬病、气喘病、链球菌病等疫苗。去年,他自身投入疫苗的费用达5500元,每头猪的疫苗投入达20多元。同时,现在他坚持每星期给猪场消毒一次,因此,现在他的猪场内很少有疾病发生,药费投入大大降低,人也变得轻松多了。
  四是改善猪场环境和饲养条件。
以前,黄施金的猪场内卫生状况很差,两三天才打扫一次,猪栏内往往猪粪堆得很厚,而且到处都是,甚至饲槽内也有,地面脏而潮湿,猪全身黑乎乎的。猪粪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到外面,猪场四周粪污横溢,既影响了周边环境,也对猪场的疫病控制极为不利。现在,黄施金坚持每天两次打扫猪舍,并调教好生猪定点排粪,猪舍内既洁净又干燥。同时,他在原有30立方米沼气池的基础上,又新建了30立方米沼气池,将粪污水全部经沼气池处理后还田,既美化了猪场周围环境,也减少了生猪疫病。
  有了去年丰硕的养猪效益,黄施金现在养殖信心更大了。今年,他投资3000多元购买了遮阳网等,又投资4万多元建造了一幢185平方米的新猪舍,并配备了自动饮水器、电扇、消毒泵等。 (吴菊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