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新闻

沙漠中的“菜篮子”

——以色列农业

  编者按: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设施农业十分发达,并已逐步向高层次、高科技和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此,本报特辟专栏,推出以色列、荷兰、美国等发展现代农业系列介绍,以飨读者。
  以色列是世界上罕见的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的国家。但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以来,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建设,赢得欧洲“冬季厨房”的美名。
  在“科技兴农”国策的引导下,以色列政府每年用于农业科研的经费达上亿美元,占农业产值的3%。承担全国3/4农业科研任务的以色列农业研究组织,是世界著名的农业科研机构之一,拥有水土、园艺、动物科学、农产品贮藏技术等7个研究所及分布全国的实验站,拥有博士教授300多人。
  喷滴灌是以色列现代农业中最引以为豪的技术。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采用以色列的滴灌技术。30年来,以色列的农业用水总量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目前以色列滴灌系统已发展到第六代,最近该国又开发出小型自压式滴灌系统。
  先进的基因工程使以色列开发出菜果、花卉、畜禽等新品种。用基因工程改造的西红柿新品种,可用沙漠中的微咸水浇灌,并有一种独特的甜味。其种子每公斤出口价格高达数千美元,现在欧洲40%的西红柿种子均来自以色列。
  除了年产值数亿美元的蔬菜水果外,以色列每年还生产约12亿支鲜花,占新鲜农产品出口的30%。现在,以色列50%的花卉是由计算机温控培植的。该国还出口种苗、盆栽植物、细胞组织培育材料、球根和种子。种苗年出口额达到5000万美元。
  在以色列南部沙漠,大片柑橘、柚子、柠檬园全部实行电脑遥控灌溉,电脑测定果实酸甜度,机械化采摘、包装、运输,不出24小时,水果就摆放在国内外货架上。
  目前,以色列已建起一整套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农业合作组织紧密配合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体系。生产部门提供科研经费及试验基地,政府、大学、企业下属的农业研究机构承担研究任务,所创利润由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分成。有的科研机构本身就包含了生产部门,农民可直接从科研部门购得科研产品。
(本报记者 金茹整理)
异域农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