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世界环境日农村能源特刊

节能造就生态家园

  台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市场经济的先 发 地区。2007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22.8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30385元,财政收 入218.38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近年来,台州市在发展农村新能源,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生态富民家园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积极推进生活污水净化池建设。2005年开始,台州市全面推进了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各县(市、区)也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如椒江区在2005年把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列入政府为民办十大实事之一,并出台了《椒江区农村卫生 改 厕 工 作 实 施 计 划2004-2007》、《椒江区农村改厕经费补助办法》;温岭市也出台了《温岭市净化沼气工程和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补助办法》等。到2007年底,全市共建造生活污水净化池3176处,总池容15.89万立方米,年处理污水能力达1933.3万吨。
  ——开展户用沼气池建设。仙居县在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总投资430.9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补助139万元,项目建成后全市户用沼气池达1390座,年产沼气约50.74万立方米。到去年底,全市共建造了农村户用沼气池约2700座,总池容2.16万立方米。
  ——大力开展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2005年开始,全市陆续对规模养殖场进行沼气治理,到2007年底,全市已经建成42处大中型沼气工程,池容达1.75万立方米,年处理污水能力63.88万吨,有效地遏制了农业面源污染。
  ——大力推广节能产品,有效提高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太阳能热水器在台州推广较早,目前应用较为普及,到2007年底,全市共累计推广各类太阳能热水器26.52万平方米。还建立了一批节能产品应用示范村,并累计推广71.34座节能省柴灶。截至2007年底,台州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70.2%。
山更绿 水更清 空气更宜人
——仙居县曹山沼气村
  仙居县溪港乡曹山村是生态富民家园的典型示范村。一年来,通过县、乡、村三级的共同努力,目前全村已建成户用沼气池62只,占全村总户数的98%以上,总池容496立方米,全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72%,生态环境和卫生状况大大改善,农民通过沼气增收效果明显。
  去年该村开始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确定推广“猪-沼-作物(果、茶、高山蔬菜)”能源生态发展模式,建设户用沼气池,同时进行“改圈、改厨、改厕”,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据测算,通过沼气工程建设,沼气户户均每年可节省燃料费用开支350元,化肥农药开支400元,节省砍柴用工25工,节支1200元。去年曹山村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年人均收入达到了4100元。“猪-沼-作物”农村能源生态循环模式的推广,使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解决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昔日的“家畜乱窜,粪便遍地,污水横流,臭气冲天”现象不见了,村容村貌大大改观。有了沼气,农民不再上山砍柴,村里实行封山育林,保护了森林植被,使村里及周边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也更宜人了。
温岭乃崦村:变美了
  近年来,温岭市松门镇乃崦村通过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使村庄变美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
  该村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农村节能减排,制订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推行垃圾袋装化。几年来,村里投入资金,按照省级生态家园富民示范村粪便排放和综合利用的标准,改造厕所,消灭露天粪坑和简易厕所,投入35万元建造了两座沼气净化池,同时,开展“沼气、沼液、沼渣”三沼综合利用。全村还装了63盏太阳能路灯,今年准备再安装10盏太阳能路灯,使全村亮化率达到100%,让村庄变得更加美丽。
  去年该村经济总收入达6315万元,村集体经济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9568元。通过环境整治,乃崦村先后获得了“台州市卫生村”、“温岭市卫生村”、“文化先进村”、“先进村党支部”、“创建文化俱乐部”、“村庄整治合格村”、“科普村”、“文明村”、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