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世界环境日农村能源特刊

生态家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喜看小村新变化
  打开沼气管的开关,一拧沼气灶的脉冲点火器,沼气灶上便吁吁冒出淡蓝色的火焰;一按开关,沼气灯豁然一亮,房间便照得通明,胜过一盏40瓦的电灯。这是记者近日傍晚在衢州市万田乡余家山头村村支书胡春良家里亲身体验沼气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衢州市万田乡余家山头村有300余户农户,其中生猪养殖户占了三分之一,达98户,全村年出栏生猪1.5万多头。养猪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所有的养殖场一样,余家山头村也遇到了畜禽粪便污染问题。2005年余家山头村开始实施生态富民家园行动,把建设户用沼气池列为整治村庄环境,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村里规定,村民新建户用沼气池和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村里分别给予1500元/池和1000元/台的补助。截至目前,全村已建户用沼气池180多只,建池容积2000多立方米,年产沼气1.1万立方米,日处理粪便污水达33吨;还安装了135台太阳能热水器。全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80%以上。
  据了解,余家山头村的户用沼气池容积一般为8-12个立方米,农户建一口12立方米沼气池,加上一些管道、沼气灶、灯,一个沼气制取系统的投资成本在3000元左右。村民将每天的畜禽排泄物排入池中,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就成为家庭的免费燃料,每天可以方便地用来烧饭、点灯。村民的生活不但大大得到了改善,也解决了养殖场排泄物的出路这个大难题。
  胡春良说:“没用沼气以前,一户人家一年要用10多瓶煤气,现在一年只要二三瓶就足够了,每年可节省煤气10瓶左右,加上沼气灯上节省的电费,每年可节省费用1200多元。沼液、沼渣还可用来当肥料,种植水果、蔬菜,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一年可减少支出300-500多元,而且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好、产量高、无污染,是绿色无公害产品。”
  建设户用沼气池让村民们尝到了开发农村新能源的甜头。如今余家山头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去年还被评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一口沼气富万家
  从2005年开始,衢州市连续3年把建设农村沼气工程,实施生态富民家园计划列为市政府十件为民办实事之一。目前,生态富民家园计划正在全力推进。
  据衢州市能源办主任毛正荣介绍,生态富民家园计划是以农户为基本单元,以农村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各类农村沼气模式,同时整合相关生态农业技术,通过建设沼气池,引导农民改圈、改厕、改厨(一建三改),改变农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农户基本生产、生活单元内部的良性循环,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据调查,一般生态家园户建设总投资3000元左右,投资回收期为一二年。生态家园建设户均纯收入比非生态家园建设户高30%-50%。
  2006年以来,衢州市各级政府先后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农村沼气工程。新建的农村户用沼气池,经当地农村能源部门验收合格,由当地政府每池补助500元,其中50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沼气工程每立方米补助100元。截至2007年底,衢州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共投入建设补助资金4524.8万元,建成了农村沼气工程60.68万立方米。
  在实施生态富民家园计划中,衢州市重点抓好沼气专业示范村的建设,连片推进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积极推广“器-沼-池”模式,把沼气工程建设与农村“改圈、改厕、改厨”相结合;同时,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大力推广“生态型”、“环保型”、“生态能源型”等不同模式的沼气工程,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畜禽养殖生态条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龙游县的钱家村、衢江区的塘沿村等一批原先畜禽粪便污染十分严重的养殖专业村,经过治理,环境面貌大为改观,一跃成为“小康建设示范村”。
  截止目前,该市已建户用沼气池36173只、池容43.31万立方米,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597处、计5.48万立方米,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825处、计11.89万立方米,累计建成农村沼气容积60.68万立方米,年可处理污水590万吨,年产沼气4429万立方米,沼气用户年可节支2.28亿元,年可节约标煤3.28万吨,相当于18.46万亩薪炭林的年蓄积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1580吨,不仅有效地治理了环境污染,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而且通过推广“猪-沼-作物”等各类能源生态模式,促进了高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小沼气将成大产业
  记者从衢州有关部门获悉,根据《2006-2010年衢州市农村沼气建设规划》,该市力争用五年时间,让全市70%左右适宜发展农村沼气的农户建有户用沼气,将小沼气做成大产业。
  随着沼气工程的不断推广普及,为提高农村能源的管理、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衢州市农能部门着力搞好技术培训,为沼气建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该市通过举办培训班、网上教学等多种形式培养农村能源技术骨干,并且每年举办沼气生产工技能比赛,以提高沼气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
  继2006年成功举办“浙江·衢州首届沼气技能大比武”后,2007年衢州市又举办了“2007全省沼气生产工技能大比武暨浙江农业吉尼斯擂台赛”。衢州市代表团以其出色技能,荣获团体第一名。目前,全市已有476名沼气生产工通过培训和考核鉴定,为全市建设农村沼气工程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为提高沼气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2007年1月,衢州市又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农村能源技术服务公司,参与农村能源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等服务工作,建立服务网点,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大力推进沼气物业化管理,在衢江区莲花镇犁头山村等村开展沼气物业化管理试点。目前,全市建成了1个市级、6个县级、14个乡(镇)级、16个村级沼气后续服务点,使全市沼气工程后续服务走上了社会化、物业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