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2版:农机新闻

又到麦收时节

浙江机手出征异乡

  5月26日,宁波市鄞州区兴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潘善军将联合收割机装上卡车,准备前往上海,开始了今年的跨区作业。之前,该合作社已有两位社员前往上海收割大麦。
  随着小麦收割旺季的到来,我省不少农机手也像潘善军一样,迎来了今年第一个跨区作业高潮。记者从省农机局了解到,今年我省大约有4100台联合收割机投入跨区作业,除了省内跨县作业外,许多机手还远赴河南、山东等粮食主产区作业,临近的上海、安徽、江苏也有不少,这些装备精良的“现代割麦客”将一直作业到早稻收割再回来。
  潘善军已连续多年参加收割机跨区作业。这一次,与他同往的还有2名社员,共3台收割机。这是该合作社自2006年8月成立以来第4次组团外出。潘善军说,合作社现有联合收割机10台、高速插秧机2台,这几年到上海、江苏、安徽、湖北等地进行跨区作业,既使闲置的收割机得到利用,又能增加收入。仅去年,该合作社的6台收割机外出作业,收割晚稻、小麦等粮食作物1万多亩,增加产值80多万元。
  为方便机手开展跨区作业,我省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及早准备,做好相应服务。首先是及时发放跨区作业证。跨区作业证既能为机手提供合法的收割作业保证,又能免除公路通行费,深受广大机手欢迎。截止5月29日,我省共发放跨区作业证4345份。其次是加强对机手的技术培训和对机器的性能把关,确保机手和收割机都能以良好的状态投入作业,确保跨区作业安全。同时,加强了对跨区作业证的备案、登记制度,认真记录机手籍贯、姓名、身份证、跨区作业证、手机号码等信息,以便联络。此外,各地农机部门还主动搜集跨区机收和服务有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农民信箱等途径及时发送给跨区作业机手。 (本报记者 陈小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