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
西瓜是温岭市的主要经济作物,2008年种植面积达6.3万亩。温岭瓜农有着追着太阳种西瓜的美誉,足迹踏遍全国15个省市及缅甸、老挝等国。玉麟西瓜2001~2007年连续7年荣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连续两次荣获浙江省名牌产品,2007年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
经营产业化
提高西瓜的效益,离不开完善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2001年当地成立了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为瓜农提供良种、技术培训、科技咨询、产后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并培养了一批懂业务、善经营的专业营销人员,如今温岭市已拥有一支富有经验的西瓜贩销队伍,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并走上了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之路。
销售品牌化
温岭市委、市政府为推进农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提出了依托品牌、发展温岭农业的战略口号。箬横镇政府于2000年、2001年成功举办了2000’浙江温岭箬横(上海)“玉麟”西瓜新闻发布会及杭州“玉麟”西瓜精品专卖新闻发布会暨开业仪式。使得玉麟牌西瓜名声鹊起,客商、专家纷至沓来,订立购销合同,考察西瓜基地。玉麟牌西瓜知名度逐年提高。
技术标准化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温岭农业部门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提高西瓜效益的重要抓手。一是积极开展科学试验,通过肥料、播期、药剂、栽培方式等不同栽培因子试验,制订了“玉麟”西瓜、无公害嫁接西瓜地方系列标准,标准分别于2000年、2003年通过省、市专家的评审,并经温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实施。二是狠抓新技术的推广,全面推广三膜覆盖避雨栽培、连作丰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应用二氧化碳气肥和有机肥增施技术。三是狠抓西瓜新品种的引进,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引进西瓜新品种,并建立新品种对比试验区、新品种示范区、高产攻关区。四是加强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农函大这个阵地,向广大瓜农传授科普知识,普及“绿色证书”教育,并根据农时采用请进来的办法不定期举办高新技术培训班,培训了一批能适应效益农业发展的农民技术员。
常山
种植小西瓜是常山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目前已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去年,小西瓜平均亩产6000公斤左右,每产值7800元左右,亩纯利达4500元。
发挥资源优势
常山县有着发展绿色无公害西瓜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通过土地整理建成的标准农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有利于规模经营和发展设施栽培。山区毛竹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搭建简易毛竹大棚。大棚西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搭棚、整枝、施肥、施药、采瓜均需要大量的劳力,而该县西部农村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凭借这些优势,大棚小西瓜在该县西部的粮食产区发展迅速。
壮大瓜农队伍
“明年你到什么地方种瓜?土地流转协议签好了吗?”这是九、十月份瓜农之间打招呼的常用语。西瓜轮作能避开重茬土传病害,瓜农每年都要选择新的田块。因此,该县产生了500余户大棚小西瓜流动种植户。他们种瓜的地区已扩大到重庆、武汉、南昌、景德镇、贵阳等地,拓宽了大棚小西瓜种植空间,促进了各地的技术、信息的交流,提高了技术与管理的水平。
技术服务到家
“喂,是农技110吗?我是种小西瓜的,我的瓜嫩梢叶子变小了,不知是什么原因?”如今,常山的瓜农只要遇到疑难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县农技110。几年来,该县农业局通过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田间实地指导等多种形式推广了一系列种植技术,为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灾害发生,做了大量细致周到的指导工作。农技人员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进行了一些大棚小西瓜的种植试验,整理出从育苗到收获,从整地搭棚到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一套完整的技术措施,目前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协会成了娘家
常山县小西瓜协会及时向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包括抓种植田块的落实、种子农膜等农用物资的调运供应等。同时,围绕品牌建设,小西瓜协会在主栽品种选择、无公害栽培技术推广、行业自律、保证市场有序竞争等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高抗、优质、高效的“拿比特”和“早春红玉”成了常山小西瓜的当家品种。同时,协会积极推荐瓜农使用锐劲特、阿维菌素、奥绿一号等低残留农药。指导瓜农抓住防治适期,科学合理地减少用药量与用药次数。使产品外观与内在质量均达到较高的水平。协会还经常发布一些各地市场行情为瓜农找销路。
宁海
宁海县西瓜种植历史悠久。2007年全县大棚西瓜种植面积达1.8万亩,加上露地栽培1.4万亩,总面积达3万多亩,年总产量12万吨以上,产值1.27亿元,全县瓜农从中可获净利5000万元。宁海已成为全省的主要西瓜产地,并在杭州、宁波等拥有较高知名度。宁海“泉丰西瓜”相继被评为宁波市名牌产品和浙江名牌产品。今年,“泉丰”西瓜还打入了香港市场。
品种适销对路
针对市场对中小型优质西瓜需求旺盛的实际,宁海县积极推广大棚设施栽培和优质品种。如宁海泉丰西瓜选用“早佳(84-24)”作为主栽品种,种植面积达到了98%。由于果型适中、适销对路,种植效益相对较高。因此,激发了广大农户种植大棚西瓜的积极性。
土壤环境适宜
宁海县的大棚西瓜大多种植在海塘围垦地区,这一地区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具有土层深厚、养分丰富、含钾量高的特点,非常适宜西瓜生长,能达到品质优良、多批次采收的效果。近年来,通过农田整理,改善了交通,运输畅通,土地平整,适合大面积连片种植,加上土地有序流转,这也是西瓜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一。
提高栽培技术
根据大棚西瓜的栽培要求,宁海县农技推广总站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使西瓜种植效益稳步提高。在采用保温避雨栽培方式的同时,针对西瓜连作易发生枯萎病的实际情况,宁海县大面积推广应用嫁接西瓜栽培技术。通过合理密植,提高春季嫁接西瓜的合理密度,提高第一批瓜的产量,也为后两批瓜取得高产打下较好的基础,从而获得较好的效益。为了确保西瓜的质量安全,宁海县在西瓜虫害防治上采用昆虫性诱剂的应用,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为生产无公害西瓜提供了技术保证。
嘉善
嘉善县设施栽培厚皮甜瓜已有16年。现栽培面积已达1万余亩,占全省厚皮甜瓜面积70%左右,成为浙江省厚皮甜瓜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2007年,嘉善县厚皮甜瓜平均亩产1970公斤,亩产值7827元,亩净收入5704元。
加强科技指导
甜瓜在南方栽培有一定难度。为了使广大农户掌握甜瓜大棚设施栽培新技术,嘉善县农经局派专人进行甜瓜生产技术指导。重点产区的魏塘镇政府十分重视甜瓜产业的发展,专门为镇农技站配备1名农艺师、1名技术员负责甜瓜生产技术指导,并组建了嘉善县瓜菜研究所,县、镇每年邀请日本、韩国、泰国,及国内台湾、上海、杭州等地的甜瓜专家到农民学校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培养了一批省、市、县、镇级甜瓜科技示范户。
基地带动农户
随着厚皮甜瓜种植面积的扩大,在技术推广上,嘉善县采取以基地示范带动周边大田生产,促进甜瓜生产优质高效发展。近年来,县农经局及4个镇建立了7个生产、示范基地,包括魏塘镇马家桥村生产基地、生态园示范基地,大云镇大云村生产基地,干窑镇茆里、范泾村生产基地,惠民镇横泾村生产基地,绿艺园的引种基地,及“三新”技术示范基地。在基地及示范点的带动下,甜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品质普遍提高,同时培育了一批甜瓜生产专业户、甜瓜产销合作社(场)。
打造“银嘉膳”品牌
随着绿色食品的推广,甜瓜的品牌打造及标准化生产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嘉善甜瓜申报了“银嘉膳”商标,制订了“银嘉膳”品牌厚皮甜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县、镇、村三级兴办培训班100多期,贯穿厚皮甜瓜的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技术操作过程,受训者达8000多人次,使瓜农掌握整套甜瓜标准化生产技术。
建立市场网络
为促使嘉善大棚甜瓜种得好、卖得好,县里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浙北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并开通上网交易渠道,以便快速准确地了解市场信息,引导农户发展甜瓜生产。同时,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甜瓜营销队伍,活跃在流通领域中,在嘉善大棚甜瓜销售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