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新农村

村庄的嬗变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掠影

  通讯员 曹一清
  瑞安市马屿镇冯桥村被誉为“苏州园林式的村庄”。该村房子虽新旧不一,但整个村庄布局合理,房前屋后,绿郁葱葱,流水潺缓,环境整洁怡人。村民们说,5年前,冯桥村还是一个典型的落后农村,垃圾、违章建筑随处可见,一到夏天,村旁的大池塘还发出阵阵臭气。如今村容村貌大变样,主要得益于2003年初夏开始的,为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农村环境,在全省农村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五年间,钱塘江畔、温台沿海、宁绍平原、嘉湖水乡、金衢盆地、秀山丽水、海岛渔村涌动着整治热潮,硬化道路、净化水体、美化环境、建设村庄。昔日垃圾遍地、粪坑杂列、污水横流、畜禽乱窜的村庄面貌逐渐改变。截至2007年底,我省累计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181个、环境整治村10303个,超额完成了第一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建设任务。
全方位打造
  省委、省政府每年盛夏都要召开一次“千万工程”现场会,总结上年经验,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各级领导纷纷挂钩联系整治村庄,走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问题,破解难题。“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乡村康庄工程”、“千镇超市万村放心店”等工程项目先后实施,从组织保证、社会风气、出行便捷、饮水放心、食品安全、污水处理、生态自然、环境优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打造。城市的公交逐步“通村、到组、达户”,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出行;城里的自来水管道铺到了偏远的村庄,让农民群众喝上了洁净的饮用水;县乡镇医院到中心村开设诊所,新型的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杜绝了假冒伪劣商品进农村……
向纵深推进
  县村庄整治办的同志清楚地记得,“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之初,示范村的四个文明建设16项百分制考核指标中,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仅仅占2分;整治村还停留在清除粪缸基、柴棚基等单项整治上。到2006年,已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作为示范村准入条件,示范村的创建范围从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向全面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努力。整治村也步入了拆除危险房屋、违章建筑,绿化村庄、平整道路、垃圾收集等多项整治阶段,不少村庄还开始向“脏、乱、差”的痼疾——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推进。嘉兴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农村垃圾“户收、村集、镇运、县处理”的运行机制;衢州市从2005年开始,逐步推进垃圾收集的全覆盖,实行门前“三包”、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化废为宝。诸暨市街亭镇集中财力物力,率先开展多种形式的整镇整乡生活污水处理,十几个村庄,有的搞户用“三格式”处理,有的搞“无动力、微动力厌氧处理”,污水处理池花草簇拥,湿地生物净化工艺流程初见成效;地下满池污水,地表植物茂盛,为村容村貌增添了亮色。据统计,全省已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村庄达15%。
  2007年,全省三分之一的村庄已得到整治,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金华市曹宅镇率先在全省完成了64个村的整镇成片整治;全省整镇(乡)成片整治的200多个乡镇,基本整治完毕。湖州市“十路、十镇、十景区”的整治建设,打造出了湖州农村崭新的形象。杭金衢高速公路沿线率先给“赤膊屋”“穿衣带帽”,改变了“红墙处处、赤身裸体”的现象;杂乱的房前屋后被整治得井然有序,干干净净,旧貌完全换了新颜。杭新景(杭千)、杭徽高速公路沿线更是对村庄进行了外墙粉刷、森林景观改造、种养殖棚窝整理、企业环境及坟墓整治、矿山复绿、广告牌清理和因建高速后废弃的各类施工场地治理等八大内容的综合整治,打造了我省最靓丽一条风景带。
看得见的实惠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不但改变了农村的环境,也让农民找到了新的增收渠道。衢州柯城区黄土岭村曾是造纸专业村,几十口“腌塘”的废水横流,污染了下游河流。村庄整治中,他们摒弃了祖传的造纸业,还“七里香溪”以清澈山水;另辟蹊径,开发休闲农业,搞得红红火火,收入大大超过土法造纸业。义乌市永胜新村一整治完,1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客商便蜂拥而至,租农房、住农家,既熟悉中国民情,又省事省钱,而当地农民群众则有了不菲的收入。来自毛尼塔利亚的阿美杜先生就租了村民季大妈家的房子,一年的房租就有6万多元。
  随着村庄整治的不断推进,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也不断增强。浦江县农村纷纷修订村规民约,建立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巩固了村庄整治的成效,确保农村卫生不反弹。
  2007年,又是盛夏,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在衢州召开,省委书记赵洪祝总结了前5年村庄整治的经验和成绩,描绘了第二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宏伟蓝图,到2012年,全省绝大部分的村庄将整治一遍,广大的农民群众普遍能够生活、劳动在环境优美的新农村里。
  今年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的第二轮村庄整治工作已全面展开,嘉兴市、杭州市的农村已实现了社会保障的全覆盖;新型合作医疗的参合率和财政补助力度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关注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和农村留守儿童;公交、电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范围地向农村延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