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我省近3000万亩生态公益林在涵养水源、固土保肥、改良土壤、改善小气候、减轻灾害、森林旅游、储存能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固土保肥上,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1700余万吨,释放氧气1200余万吨,发挥效益总计340亿元。近日,记者赴临安、淳安、开化等地,亲身感受了森林在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毛竹“吃”碳胃口大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暖的战略举措。减排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减排即工业减排;二是间接减排,即发挥森林固碳的特殊作用。近日,由浙江林学院负责实施的全球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在临安启动。此项目的实施既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以稳态碳的形式固定在生态系统中,从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这片毛竹碳汇林在临安藻溪镇的严家村、松溪村,面积为50公项。预计在未来20年内,这片竹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5000多吨。
据介绍,所谓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以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作为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在固定二氧化碳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浙江林学院常务副院长周国模教授说,“我们研究发现,竹林的固碳能力十分巨大,1公顷毛竹的年固碳量为5.09吨,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毛竹林碳汇项目实施后,20年内可累计固碳约5000多吨,相当于5200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的量。”
毛竹碳汇林项目负责人之一施拥军老师就该项目的效益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省现存竹林碳储量为1668.7万吨,每年固碳量约为278.1万吨,折合成二氧化碳,则每年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约1020万吨,相当于燃烧37.8亿公升汽油或消耗129.9亿度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按一辆机动车一年排放1吨二氧化碳测算,那么全省竹林每年约可清除1020万辆机动车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
除了固碳能力最好,竹林的经济效益也不错。临安藻溪镇严家村村民金世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年采春笋每亩50公斤,每2年伐竹1400公斤,春笋每公斤1.5元,竹材每公斤0.7元计算,毛竹林每年每亩收益为565元。他家有10亩竹林,一年在毛竹上的收入就有5600多元。
周国模说,在毛竹林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竹林进行整地扶育、竹笋采挖和竹林采伐,每年至少可为当地农户提供约3500个用工机会,有效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施拥军告诉记者:“毛竹林碳汇项目是一个公益性植树造林项目。在项目实施的20年里,如能获得突破性研究,不仅可以准确地计算我国的竹林碳汇,也将为计算全国竹林乃至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量、中国森林资源碳汇情况提供依据。”
森林“吐”绿成氧吧
在淳安千岛湖的一个森林氧吧里,记者碰到了游客王先生。他告诉记者:“我已经75岁了,平时的爱好就是爬爬山,感受这林荫气爽,鸟语花香,整个人就好像被森林过滤过一样,特别轻松。”
在杭州午潮山,省林科院副院长江波笑着告诉大家:“要知道在午潮山,你的每次呼吸吸入的可都是数以万计的负离子啊。”
省林科院在杭州午潮山建有城市森林健康定位站,就是重点监测森林植被对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的。江波向记者介绍说:“午潮山森林公园和杭州市区的环境对比监测表明,森林公园的环境明显优于市区。如午潮山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为每立方厘米7500个,而市区只有625个;午潮山清晨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为0.04毫克/立方米,而市区则高达0.12毫克/立方米。欧美学者研究发现,当负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700个以上时,就会让人感觉空气清新,达到1000个以上时,就有保健作用,达到8000个还能治病。”
在净化空气的同时,森林对水源的保护作用也很大。据调查,我省公益林年涵养水量相当于250个新西湖水体的库容量。江波告诉记者,就在开化钱塘江源头监测站,他们还发现,不同类型的森林群落涵养水源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混交林和阔叶林是毛竹林的2倍以上,针叶树种较阔叶树种更容易造成水的酸化。森林群落净化水质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混交林、阔叶林、竹林、松林和杉木林。
据悉,在我省的一些重点公益林中,建有不少长期定位监测站,配置了不少像水质测试仪这样的精密仪器。这些有效监测数据不仅为我省公益林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使得公益林结构更趋合理,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也可带动各地交通、旅游、餐饮、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介绍,参照这些数据,我省已累计提高森林蓄积142.9万/立方米,增收节支8.1858亿元,增加生态效益49.85亿元。
生态效益在看涨
在开化县城南近5公里的大山谷里,有一个我省规模最大的硅材料生产基地,聚集了36家以生产单晶硅和有机硅等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企业。这里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高新企业前往安营扎寨,关键在于开化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
近年来,开化县确立并实施“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每年安排30-50万元资金用于公益林造林、封育、退耕还林。目前,开化县域面积336万亩,其中林地面积285万亩,占县域总面积的85%,森林覆盖率达到79.6%。
开化的好山好水好空气,使之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天堂”。据介绍,单晶硅的生产对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当记者穿着类似太空服的工作服在一家硅企业车间参观时,一位姓董的工程师告诉记者,抛光片的生产对空气的净化要求很高,每1立方米的空间里,不能有超过10粒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尘。
作为当地硅产业的代表企业,万向硅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已真真切切感受到良好的环境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在总经理周青云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银色物体。周青云介绍说:“这就是单晶棒,50公斤,能卖10万元,如果切成研磨片能再增加二三万元,再加工成抛光片,就能卖到26万元。”在开化,越来越多的硅企业都尝到了生态“甜头”。
以单晶硅和有机硅两大类产品为主线,从硅粉、有机硅单体到集成电路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硅片……利用开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地硅产业集群优势正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