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家后院还是一个桃园,桃园后面是一块墓地,看上去杂乱不堪,桃园旁边是一条脏兮兮的小河,我们一家吃尽了苦头。现在可好了,昔日的垃圾河不见了,河岸上边垒起了石堤,河道变宽了,河水清澈见底,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飘向远方。那乱糟糟的桃园改造成了一个美丽的公园。”这是实验小学赵怡小朋友写的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家窗口的两幅画》。
赵怡小朋友住在余姚市朗霞街道杨家村,他在文章中所写的公园就是杨家村的农民公园。公园里,花木繁多,绿草覆盖,健身器材、不锈钢雕塑、休闲亭、钓鱼池、喷水池一应俱全,环境优美。
今年3月,杨家村对全村1078户农户进行调查摸底,发现庭院绿化面积达3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达到860多户,占总户数的80%,其中绿化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达160多户,占总户数的15%。
杨家村党委和村民委员会向村民发出了倡议:“希望全体村民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庭院整治,为创建和谐宜居家园而努力。”甘巷桥自然村的村民率先行动起来,其他自然村的村民也纷纷种树播绿。“下一步,我们将把庭院整治的触角伸向外来务工人员的租住户,为他们添置必要的盆景。在公园旁边,还将与市科协合作共建一个科普休闲长廊。最终的目标是把本村建成‘天蓝、水清、地绿’的和谐宜居家园。”村党委书记吴春芬说。
(刘文治 徐迪辉 诸晓丽)
一座古桥跨三市
在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戚家桥村,建于明代的古桥——淳安桥,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这座石桥不足20米长,横跨在淳安港上,有趣的是此桥跨越杭州、嘉兴、湖州三地。桥面风化光滑的青石板,见证了淳安桥曾经是当地人出行的交通要道。现在,桥西虽然建了水泥大桥,但桥两岸的村民聊天串门,还是习惯在老桥上行走。
此桥还是三地的分界桥,桥上刻字划定了三地曾经的具体地界。这座3孔平面古桥,底下用6块大石块做成2个桥墩,3个桥洞各有其主,且立字为据。站在小船上,仰望可以看到横梁桥门中间刻着“中央桥门为德清县东西连接之水道”,南桥墩上刻着“南首桥门东西直线杭县界”,北桥墩上刻的则是“北首桥门东西直线崇德县界”。听72岁的陆大伯说,这是古时候为避免三地渔民划船时争抢桥洞发生碰撞等事故而明文规定的。
淳安桥把三地的人们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虽然两岸村民分属各市,但村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相互串门聊天,都把对方当成同村人;有事隔桥喊一声,对岸村民就会齐刷刷地赶来帮忙。几年前桥下面有个柱子歪了,整座桥很危险,不管是嘉兴、湖州还是杭州的,大家都按户出钱,用筹集到的钱来修这座桥。
村民们唯一感到美中不足的,虽已进入信息时代,他们要传递个什么信息,相互不敢打电话,只能靠嘴喊或叫人代传口信,因为过了桥,使用电话就得付漫游费。
(徐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