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茹
阳春三月暖人心。近日来,全省各市、县(市、区)轰轰烈烈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主要负责人纷纷走入基层,进村入户,听民情,访民意,议民生,和农民同吃同住同谈心,破解发展难题。
如何让集体经济发展得更好更快点,让每个农民再富裕点,是进村蹲点调研的书记们心中都装着的课题。湖州市委书记孙文友在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长兴县东风村进行了一周的调研,与村民一起寻找致富的转机。他说,尽管各村的资源禀赋各有差异,但只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把现有的资源开发好、利用好,就能推动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桐乡市委书记费建文在白马塘村调研中,面对群众创业致富的渴望,他深有感触地说,让老百姓富起来才是我们为政之道,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为他们创业致富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台州市椒江区委书记王建平在蹲点调研的同时,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前往先进村考察学习,帮助经济薄弱村的村民转变观念。
在蹲点调研中,书记们纷纷为村庄建设、村民创业献计献策。海宁市委书记俞志宏在调研手记中写道,在目前形势下,因村制宜发展物业经济,是壮大集体经济一条最有效的途径。永康市委书记徐建华认为,作为一个村,首先要把集体经济发展的“老母鸡”养好,实现滚动发展。杭州市余杭区委书记朱金坤与村委会认真分析,共同谋划了村里竹器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宁波市江北区委书记周学锋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题,提出了“一产转三产、农民增收入”发展思路。遂昌县委书记葛学斌在湖山乡红星坪村蹲点调研第一天,就以“编外村民”的身份,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梳理、开拓、提升。嵊州市委书记郭敏经过调研,针对各类不同性质的低收入农户提出了奔小康建议:要通过发展生产,帮助他们找到“前程”;通过健全社会保障,给他们留好“后路”;通过结对帮扶,在奔小康的路上携他们“同行”。江山市委书记傅根友一到蹲点的村,就请村里的致富能人来帮贫困户出主意。新昌县委书记何家顺与村干部一起深入探讨了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的办法。
领导干部下基层,就是要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缺电是莲墩村比较严重的问题,湖州市南浔区委书记张金根临时改变了安排,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研究商量,迅速拿出了初步解决方案。嵊山水产品市场是嵊泗渔业的枢纽,如何做大做强,一直让嵊泗县委书记刘宏明牵挂在心。这次调研,他结合市场运作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