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根
今年党中央1号文件作出“健全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并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的正确决策,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指明了方向。当今,动物疫病不仅危害性更突出,而且发病态势日趋复杂,疫病种类不断增加,发病季节越来越不明显,疫病呈现出常年发生的特点。靠以往临时发动人员、开展运动式阶段性防疫的方法,已难以达到防控目的。在小规模饲养和散养畜禽还将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建立完善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常年做好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已迫在眉睫。
桐乡市在这方面作了有益尝试。该市根据辖区内的畜禽饲养情况和常年开展防疫的需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从当地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素质的农民中择优招聘159名村级防疫员,负责178个村的动物防疫工作,统一组建村级防疫员队伍,实行统一管理。此举彻底改变了运动式防疫的被动局面,使各项防疫工作常年有序开展,达到了免疫工作程序化、疫情测报工作日常化、畜禽生产动态调查统计真实化、工作记录档案规范化、生产与防疫政策宣传普及化的目标。
从桐乡市的实践可以看出,在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时,防疫员的劳务报酬应与他们的工作量相适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有政府财政作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防疫员队伍的稳定,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保质保量常年做好村里的动物防疫工作。
同时,村级防疫员队伍人数的配置应按各乡、村的地理交通状况、畜禽饲养量和散养程度、全年防疫工作量等因素确定,不能一刀切。常年防疫任务重的乡村可多配,反之少配,甚至数村配1人,避免村级防疫力量不足或用钱养人现象的发生。
必须建立一整套有效的管理制度,使每个村级防疫员都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任务、目标,以及服务范围、义务和权力,能熟练掌握免疫接种、消毒卫生、疫情监测、无害化处理等技术,不折不扣地开展工作,确保防疫计划的落实。
有了健全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动物防疫长效工作机制才能渐趋完善,村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有可能常年达到100%。畜牧兽医部门也能随时掌握畜牧业发展动态,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国家有关动物防疫和畜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才有可能及时宣传到每村、每户。(作者系省畜牧兽医局防治处副处长)
■农业创新之我见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