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袁卫)近日,文成县金星乡桃坑村的油茶种植大户朱步洪,一面请技术人员、购买化肥,忙着给去年承包的300亩油茶林施肥,一面请工人给今年新承包的200亩油茶林清理杂木,“这油茶林可是我的摇钱树,管理得好的话,效益不会比种绿茶低。”
朱步洪去年承包了当地几近荒芜的300亩油茶林,经过简单的除草、松土,当年就收获了5000多公斤油茶籽,加工的1250公斤茶油被客商以每公斤45元左右的价格争购一空。今年,朱步洪扩大承包了200亩油茶林。他乐观地估计,经过施肥、疏枝等精细化管理,他的500亩油茶林产油量有望突破25吨,为他带来近百万元的产值。
和文成县金星乡桃坑村所不同的是,我省尚有相当大部分油茶林处于荒芜、半荒芜状态。据了解,我省曾是全国油茶生产重点省之一,现有油茶面积2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丽水、衢州、温州等地山区,茶油曾是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停止收购茶油,农民栽培、管理油茶园的积极性大大下降,油茶园长期疏于管理,产量也连年下降。目前,我省油茶林大多处于荒芜、半荒芜状态,平均亩产茶油仅3公斤左右,亩均收益不足百元。与此同时,我省油茶加工业较为发达,文成、常山等地的大中型加工企业常因原料不足而不得不关闭部分生产线,油茶籽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据文成县大山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由于人们崇尚绿色生态消费,他们生产的山哥哥牌山茶油近年来在市场上倍受青睐,每到春节等节日期间还会出现脱销情况,但由于原料有限,一直无法扩大生产,去年他们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收购油茶籽,结果只收购到了100多吨。
山茶油有“液体黄金”之称,与橄榄油并称世界两大木本食用油,既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又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同时,油茶副产品多、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综合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一方面是原料紧缺、油价坚挺;另一方面却是油茶园荒芜、疏于管理,省林业厅专家呼吁,应尽快对油茶林进行改造,重新把油茶园变成农民的“摇钱树”。据匡算,全省改造低产油茶林100万亩,按亩产茶油10公斤计,就可为经营油茶农户增收2亿元。更为重要的是,在近年来油脂价格持续上涨、供应趋紧的形势下,这100万亩油茶林将产出1万吨左右的高档食用油,这对于稳定我省食用油市场价格、保障用油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