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专题报道

龙游粮食生产的“秘密武器”

  •   见习记者 陈卫粱 记者 陈小平
    龙游县是我省传统农业大县,当地农民习惯种植水稻、玉米、大豆、麦类、薯类等大宗粮食作物。2004年以来,龙游县依靠政策驱动、市场带动和工作推动,粮食生产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喜人局面。2006年,龙游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去年,该县又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该县种粮大户傅献军还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十大标兵,我省获此殊荣的仅此一人。
      追寻龙游粮食生产摘冠夺金的轨迹,原来,该县有三项“秘密武器”。
    “秘密武器”之一:
    献军模式
      傅献军,龙游县小南海镇圩塘朱村人,目前是龙游县最大的种粮大户。
      傅献军从1991年起开始规模种粮,并在2005年初成立了献军种粮合作社。他的“以服务换经营、以时间换空间、以科技换效益”,并通过为散户提供免费机耕、免费机收、免费提供秧苗的“三免”服务换取一季早稻种植权的种粮模式,曾被副省长茅临生形象地称为“献军模式”,并作为我省十大种粮模式之一在全省推广。“献军模式”种粮,由于合作社提供优惠服务,散户每亩可节约耕田、收割、育秧等成本150元左右;种粮大户通过提高拖拉机、收割机、旋耕机等自备机械设备利用率,换取了无偿种植早稻的收益,既使散户和大户都提高了种粮经济效益,又减少了季节性抛荒,扩大了早稻面积,可谓是“一举三得”。
      2007年,傅献军承包大田570亩,全年粮食产量达到330吨,总产值66万元,除去各项生产成本,全年粮食纯收益达到12万元。献军种粮合作社还积极为周边农户提供代耕作、代收割等社会化服务,去年服务面积超过3500亩,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个人增收的可喜成果。
      由于这种模式适合当地实际,经济效益可观,又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短短几年来,傅献军和他带领的种粮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合作社已有156家农户、4家种粮大户、5家相关企业加盟,承包耕地面积近千亩,配备了烘干机、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拖拉机、机动喷雾机等农业机械,每年为周边农户提供代耕、代种、代收服务面积3000余亩。
      在合作社的示范效应下,“献军模式”在当地被迅速推广开来。仅去年,龙游县就有10多位种粮大户采用这一模式,推广面积达18000多亩,为推动龙游全县的粮食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秘密武器”之二:
    富晒大米
      硒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华医学会定为21世纪继碘、锌之后必补的第三大营养元素。
      2005年7月,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在龙游县的配合下,完成了《龙游县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与生态地质环境功能区划报告》。该报告显示,龙游县具有大面积的富硒土壤资源。“本次调查共圈定出每块超过3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区块17个,总面积200平方公里。”
      龙游县高度重视这一调查结果,及时提出了“开发富硒系列产品,打造富硒农产品品牌”战略。2006年以来,龙游县农业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实施富硒农产品开发,并组织龙游县献军种粮专业合作社、浙江文业粮油有限公司、浙江金谷食品有限公司等经济主体参与实施。
      为了更好地开发富硒农产品,龙游县农业局专门委托省农科院编制了《龙游县富硒农产品开发规划》。在粮食生产方面,该局在土壤硒含量丰富的横山镇卸厅村建立了“千亩天然富硒绿色大米基地”,专门投入资金,帮助卸厅村和负责基地种植的种粮大户傅献军兴建了灌溉设施;从外地引进米质优良的品种进行种植并取得成功;还制订了富硒稻米无公害栽培技术,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并在基地建立了沼液池,给水稻增施有机肥,以促进稻米品质提高。
      为更好地推经产业化经营,龙游县农技推广中心还注册了“龙硒”商标,对全县富硒农产品进行有序管理,要求统一产品的质量标准,各种富硒农产品打同一个牌子,争创名牌产品。
      通过近两年时间努力,目前,龙游县富硒稻米的开发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的效果初步显现。富硒稻谷收购价由原来每公斤1.60元提升到现在的3.20元,优质富硒稻米目前市场售价达到每公斤20元,而且供不应求。随着富硒稻米的开发,富硒区域内的土地租金也从原来的每亩200元上涨到500元。
      龙游县农业局局长李竹生告诉记者,龙游县政府已决定,今后每年拨出100万元资金,用于富硒农产品开发。根据规划要求,龙游县今后将形成富硒大米种植基地1万亩,复种面积1.5万亩,总产6750吨的规模。
    “秘密武器”之三:
    新型服务
      这两天,龙游县为农植保合作社社长刘荣富正忙着联系人员给种粮大户傅献军的200多亩油菜和小麦施农药。他告诉记者,自2006年年底成立合作社以来,季节一到,他们都会主动联系农户,也有农户主动联系他们的,业务量一年比一年大。
      为农植保合作社是目前龙游县最大的植保专业合作社,它的发展也是龙游县近两年来创新农保服务机制,探索新型农技推广的一个缩影。
      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龙游县仅去年一年,就成立了植保服务合作社10家,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由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牵头组建,共有4家;一种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农资经营单位牵头组建,共有3家;还有一种是由村干部以自然村地域为主建立,共有3家。
      在这10家植保专业合作社的统防统治区内,全部禁用高毒高残农药,统一配方、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田间管理。据测算,统防统治区比非统防统治区化学农药使用量有效成分减少175.94克/亩,早稻节省农药成本13.2元/亩,省工32元/亩,增产46.4元/亩,累计每亩节本增效91.6元,有效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去年,该县植保合作社统防统治作业面积达到7000亩。
      与此同时,龙游县还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仅去年一年,该县以国家补贴形式新增的农业机械就达326台,是近年来农机购置投入最多的一年,位居衢州市第一位。去年也是该县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最快的一年,新增了以机耕、机收、机插、机烘干为主营业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8家,这些合作社在促进该县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带头作用。
      李竹生告诉记者,今年,除了要继续在粮食生产农机和植保社会化服务方面加大力度外,还要着力加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有一个初步设想,就是除现有推广体系外,还要充分利用全县的农资经营店(点),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实用信息。他说,现在,大部分农资经营点,除了经营农资外,都会或多或少提供一些病虫害、品种等方面信息,但这些信息五花八门,经营户从自身经营出发,使得这些信息不一定科学和权威。李竹生说,他们初步打算在全县农资经营点统一建立一些公示栏,公示栏里的内容既可以是病虫害防治、适用农资介绍等信息,也可以是最新的品种、政策等信息,信息由县农业局统一制作提供。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可以保证这些信息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并将它们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基层农民;二是可以引导广大农资经营点规范经营,推广优质的农资产品,减少甚至杜绝假劣农资流入农资市场。
      李竹生说,待这些体系都建立并完善后,农民种粮就方便多了。要种什么品种,用什么技术,什么时候打药除虫,他有个地方可以及时去看去问;他若不想自己做,可以交给专业合作社;如果他要出去务工没时间种田,还可以将土地承包给种粮大户。这样,既方便了农民,也保证了粮食生产的稳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