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开始,中国汽车十强之一的“吉利”,进入了战略转型的历史时期。吉利的新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吉利的管理能力快速提升,吉利的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吉利的品牌形象日益清晰。2008年,一个全新的“吉利”,正以向汽车技术领域纵深不断进军的姿态,崛起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地平线上。
战略布局
为实施国际化战略,集团已制定了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将拥有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较宽系列的9个平台40多款整车及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发动机、手自动变速器;紧紧围绕安全、节能、环保开展领先技术的研发,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5年,吉利将形成年产200万辆汽车的产销能力,在海外建成15个生产基地,实现三分之二外销的目标。
技术创新
截至目前,吉利集团拥有各种专利416项,其中发明专利40多项,申请国外专利20多项,正在申请的专利有数百项。吉利还承担了5项国家“863”项目,启动了未来5年中长期节能环保汽车开发规划,开发包括从轻度混合动力车到全混合动力车的5款混合动力轿车。此前,吉利已经成功研发出海尚三厢混合动力轿车和海域三厢M100甲醇代用燃料轿车。
品质提升
吉利树立了质量网的管理理念,明确了质量管理不是一种功能,而是一种责任的基本理念,明确了集团质量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明确了研发质量、零部件质量、产品制造质量、市场质量信息的质量责任和管理模式。
吉利进行了质量人员的整合和调整,充实了集团采购公司对供应商过程质量管理的质量人员。在全集团进行了TS16949体系认证和供应商质量提升工作。
采购体系
吉利设计了集团采购体系组织架构,成立了集团采购委员会,负责集团采购供应工作的发展战略、重大政策制定、重要决策、考核等;把零部件采购公司内部机构调整为与技术体系的机构设置相对应,从组织上保证了与研发部门的对接,与制造公司的对接,与供应商的对接。
商务营销
确立了市场营销以关注客户为焦点,狠抓销售网点的整顿和形象建设,加强呼叫中心的运行功能,快速处理用户反映的问题,大大改善了售后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逐步提升,特别是金刚、自由舰、远景满意度提升了13%。
国际市场营销开始从贸易型向营销型转型,先后在乌克兰、俄罗斯、印尼等地设点建厂,实现SKD、CKD加工贸易的海外生产模式。
管理模式
吉利经营管理将从专业制造、加工的橄榄形架构向研发链、供应链、管理链、营销链的哑铃结构转型,管理手段将从传统信息传递方式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目前,各个生产基地、研究院和销售公司的信息化管理工程、企业门户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为集团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的多点同步管理、即时交流创造了条件,为集团建立全面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交互手段,形成了较健全的集团统一管理和现场及时服务的管理体系与工作规范。
企业文化
吉利要实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最可靠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企业愿景,必须建设相应的企业文化。为此,吉利坚持“人性化管理,军事化高效执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强调“学习精神、团队精神、实事求是精神、精益求精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
生产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