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各种农业要素发挥作用的载体,是农业增产增收最重要的因素。如何选择优良品种,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环节。筛选优良农作物品种向农民和种子企业推荐,促进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于进一步优化我省农作物品种结构和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农业厅已连续多年向社会发布农作物主导品种,省种子总站和省种子产业协会发布农作物推荐品种,指导农业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浙江省2008年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大豆、油菜、西瓜、小麦和棉花)41个主导品种的特征、主要栽培要点和适宜种植区域等介绍如下,供各地参考。
NO:01
金早47
作物类别:早稻
审定编号:浙品审字第227号
产量表现:1998-1999年金华市早籼稻区试平均亩产454.8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11.6%;1999年金华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5.0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4.6%。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迟熟早籼,全生育期114.4天,比对照“浙733”长0.6天。株高适中,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亩有效穗22.5万,株高83.9厘米,每穗实粒数99.2粒,结实率80%,千粒重25.0克。抗稻瘟病,中抗细条病,感白叶枯病、褐稻虱和白背稻虱。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谷粒较圆,出米率高,适宜加工红曲、粉干、味精等制品以及储备和饲料用粮。
栽培技术要点:1、3月底4月初播种,大田亩用种量4公斤左右,秧龄25-30天。2、亩插2万丛以上,每丛6-7本,每亩落田苗12-15万。3、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促早发。4、后期灌水宜干湿交替,促使穗基部籽粒灌浆饱满。5、幼苗期较易感染恶苗病,种子须浸种消毒。6、注意白叶枯病、褐稻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金华、丽水及生态类似地区作早稻种植。
NO:02
中早22
作物类别:早稻
审定编号:浙审稻2004003产量表现:2002-2003年衢州市早籼稻区试平均亩产456.8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9.0%;2003年衢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5.0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16.0%。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迟熟早籼,全生育期105.5天,比对照嘉育293长2.5天。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较耐肥抗倒,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后期青秆黄熟。亩有效穗17.5万,株高94厘米,每穗实粒数118.2粒,结实率74.2%,千粒重27.5克。中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米质适合加工专用要求。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3月底至4月初播种,秧田播种量30-35公斤/亩,秧龄30天左右;移栽密度5×5寸,落田苗10-12万/亩。2、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后期适当控制氮肥。3、分蘖盛期及时搁田控蘖,幼穗分化期灌水防低温,后期采用湿润灌溉,确保充分结实灌浆。4、破口期喷施稻瘟净1次,6月下旬喷施井冈霉素1次,注意防治虫害。
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衢州、金华及生态类似地区作早稻种植。
NO:03
嘉育253
作物类别:早稻
审定编号:浙审稻2005024
产量表现:2003-2004年浙江省早稻区试平均亩产500.5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8.3%;2005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5.7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5.9%。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早籼,全生育期107.1天,比对照长1.3天。株型紧凑,叶色深绿,叶片长而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型大,着粒密,后期转色好,亩有效穗20.8万,株高84.3厘米,穗长17.8厘米,每穗实粒数106.2粒,结实率75.2%,千粒重26.0克。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谷粒较圆,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适合作加工用粮。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量30-35公斤/亩,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叶龄不超过5-5.5叶。2、落田苗12-15万/亩,争取亩有效穗25万以上。3、基肥用量一般占总用肥量的60%左右;早施、足施苗肥,配施钾肥,切忌后肥过重。4、前期多次搁烤田,促根壮蘖;后期忌断水过早,以促进基部籽粒灌浆饱满。5、注意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全省作早稻种植。
NO:04
秀水09
作物类别:晚粳稻
审定编号:浙审稻2005015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嘉兴市单季晚粳稻区试平均亩产579.7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6.4%;2004年嘉兴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2.3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6.4%。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密穗型中熟晚粳稻,全生育期159天,比对照秀水63长1天。株高适中,叶色青绿,株叶挺拔,茎秆粗壮,矮秆包节,耐肥抗倒,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亩有效穗21.9万,每穗实粒数109.5粒,结实率92.3%,千粒重25.6克。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稻虱。米质优。
栽培技术要点:1、秧田亩播种量30公斤,秧龄30天左右,直播稻要求短芽播种。2、每亩插1.5~2.0万丛,落田苗6~8万/亩。该品种分蘖较强,亩苗数达到25万时应及时搁田。3、施足有机肥,总肥量折纯氮14公斤左右,配施磷钾肥,施肥方法做到重前控后,减少后期氮肥用量。4、后期切忌断水过早,防止青枯发生。5、注意白叶枯病、褐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嘉兴及生态类似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NO:05
嘉991
作物类别:晚粳稻
审定编号:浙审稻2003008
产量表现:2000-2001年嘉兴市单季晚粳稻区试平均亩产550.5公斤,比对照“秀水63”减产0.6%;2002年嘉兴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3.0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2.3%。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密穗型中熟晚粳稻,全生育期158.5天,与对照秀水63相同。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亩有效穗23.3万,株高105.0厘米,每穗实粒数92.2粒,结实率89.3%,千粒重26.8克。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感细条病、褐稻虱和白背飞虱。米质优。
栽培技术要点:1、每亩播种量30-35公斤,秧龄30天左右。2、每亩插2.5万丛左右,落田苗6-8万/亩。3、总肥量折纯氮12-14公斤,配施磷钾肥,施肥方法做到重前控后,减少后期氮肥用量。4、中后期干湿交替,健根、壮蘖,后期切忌断水过早。5、对稻飞虱抗性较差,应着重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浙北地区作晚稻种植。
NO:06
浙粳22
作物类别:晚粳稻
审定编号:浙审稻2006013
产量表现:2003-2004年省双季晚粳稻区试平均亩产488.7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7.2%;2005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1.5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4.2%。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密穗型中熟偏迟晚粳稻,全生育期136.4天,比对照“秀水63”长1.8天。株高适中,茎秆粗壮,较耐肥抗倒,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后期青秆黄熟。亩有效穗19.5万,株高97.2厘米,每穗实粒数101.5粒,结实率90.5%,千粒重27.0克。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褐稻虱。
栽培技术要点:1、每亩秧田播种量不超过30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3~3.5公斤。2、每亩插2.5万丛,每丛3~4本。3、氮肥一般总肥量折纯氮13-16公斤,配施磷钾肥。4、适时收获,适当延迟收获时期,可明显改善稻米品质。5、注意褐稻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全省作晚稻种植。
NO:07
秀水128
作物类别:晚粳稻
审定编号:浙审稻2007003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嘉兴市单季晚粳稻区试平均亩产572.5公斤,比对照增产7.1%;2004-2005年湖州市单季晚粳稻区试,平均亩产543.2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7.2%。2006年嘉兴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4.7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8.5%。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密穗型中熟晚粳稻,159天,与对照相仿。株高适中,株型较紧凑,耐肥抗倒,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生长整齐,熟色好。米质优,丰产性好。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褐稻虱。适宜在嘉兴和湖州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亩有效穗21.6万,株高96.0厘米,每穗总粒数130.7粒,实粒数114.2粒,结实率87.4%,千粒重24.7克。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褐稻虱。
栽培技术要点:1、浙北地区以5月25日前后播种较为适宜。移栽稻大田每亩用种量3-4公斤,秧龄不宜超过30天;作直播稻种植可于5月下旬到6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3公斤左右,注意用种量不可过大。2、秀水128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单季移栽稻可采用7×3寸或6×4寸的行株距,每丛插3-4本。3、单季稻大田亩纯氮总用量控制在12-15公斤,适当配施磷钾肥。4、在亩苗数达25万丛时及时分次搁烤田,烤田应在7月20日前后完成。扬花期遇35℃以上高温或9月中下旬-10月上旬遇寒潮气温骤降应及时提前灌深水,以防止结实率降低和青枯病的危害。4、由于秀水128植株较矮,穗部谷粒排列较密,生育中后期要重视对纹枯病、褐稻虱、稻曲病、蚜虫的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嘉兴和湖州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NO:08
杭43
作物类别:晚粳稻
审定编号:浙审稻2005014
产量表现:2002-2003年杭州市单季晚粳稻区试平均亩产561.1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3.5%;2003年市单季晚粳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0.2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4.5%。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密穗型中熟晚粳品种,全生育期157.3天,比对照秀水63长0.6天。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偏弱,茎秆粗壮,抗倒性好,穗型较大,结实率高,千粒重较高,熟相好。亩有效穗19.9万,每穗总粒数122.6粒,每穗实粒数115.4粒,结实率94.3%,千粒重28.1克。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感褐稻虱。
栽培技术要点:1、育苗移栽在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秧田亩播种量20-30公斤,秧龄25-30天;直播栽培可在6月上旬-中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3.5-4公斤。2、杭43分蘖力中等偏弱,移栽田块亩插2.0-2.5万丛左右,3-4本,宽行密植,确保亩插足落田苗8-10万3、一般基肥亩施尿素30公斤,磷肥25公斤,钾肥10公斤,前后期用肥比例7:3,中期控制氮肥用量。4、及时做好田间杂草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杭州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NO:09
绍糯9714
作物类别:晚粳糯稻
审定编号:浙品审字第371号
产量表现:1999-2000年省双季晚粳(糯)稻区试平均亩产413.39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0.85%;200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3.4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0.2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晚粳糯稻,全生育期132.3天,比对照秀水63长1.3天。株型紧凑,穗型中等,生育期适中,熟相较好,亩有效穗21.15万,每穗总粒数89.4粒、实粒数81.5粒,结实率91.1%,千粒重27.4克。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感白背稻虱和褐稻虱。糯性好。
栽培技术要点:1、作连晚种植每亩秧田播种量40公斤左右,秧龄35天左右。2、亩栽2万丛,每亩落田苗6万左右。3、每亩施肥量折合纯氮17.5公斤,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4:3:3。4、生育后期应保持田土湿润,以保持根系活力。5、注意防治稻瘟病,稻瘟病重发区须在破口期喷药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全省作晚稻种植。
NO:10
秀优5号
作物类别:杂交粳稻
审定编号:浙审稻2006009
产量表现:2003-2004年省单季杂交晚粳稻区试平均亩产548.3公斤,比对照“甬优3号”增产7.2%;2005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0.9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2.9%。
特征特性:该组合属中熟杂交晚粳稻,全生育期152.3天,比对照甬优3号长2.9天。株型紧凑,生长清秀,分蘖力偏弱,植株较高,茎杆粗壮,穗大粒多,抗倒性较强,亩有效穗13.8万,株高110.2厘米,每穗实粒数142.7粒,结实率87.7%,千粒重27.5克。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较优。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浙北地区一般播种期为5月20日前后,秧田亩播种量15-20公斤。2、适当密植,采取7×4寸或6×5寸插双本,确保4万以上基本苗。3、总用肥量控制在纯氮15公斤左右,并要求配施钾肥10公斤。穗肥一般控制在尿素7.5公斤左右,不宜过迟过重。4、深水护苗,浅水发棵,当每亩苗数达25万苗时及时分次搁烤田;齐穗后务必干湿交替。5、重点做好螟虫和生育后期的稻曲病、蚜虫的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全省作单季晚稻种植。
NO:11
甬优1号
作物名称:杂交粳稻
审定编号:浙品审字第215号
产量表现:1998-1999年省单季杂交晚粳稻区试平均亩产449.7公斤,比对照“秀水11”增产12.9%。199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7.6公斤,比对照“秀水11”增产12.0%。
特征特性:该组合属密穗型早熟杂交晚粳稻,全生育期133.8天。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茎杆粗壮,抗倒性较强,亩有效穗15.2万,株高113.4厘米,每穗总粒数143.4粒,实粒数126.4粒,结实率88.1%,千粒重24.6克。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和细条病,感白背稻虱和褐稻虱。
栽培技术要点:1、大田亩用种量1.1公斤,秧龄28天左右。2、亩插1.6-1.9万丛,每丛3本,保证亩落田苗4~5万。3、施足有机肥,总肥量约纯氮15公斤左右,并配施磷钾肥。4、成熟期切忌断水过早。5、加强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稻瘟病的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我省浙中地区作单、双季稻种植。
系宁波市农科所和宁波市种子公司育成的杂交晚粳稻。平均全生育期133.8天。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穗形较大,千粒重高。浙江省1998~1999两年杂交晚粳稻区试中,平均每667m2产量分别为471.8公斤和427.5公斤,比对照“秀水11”增产12.9%和12.8%。1999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为437.6公斤,比“秀水11”增产12.0%。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和细条病,感白背稻虱和褐稻虱。
(下转第B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