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是浙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该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创新、探索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粮食生产的新路子,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2004年以来连续四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的持续增长,获得了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三连冠”,所辖县(市)中,诸暨市、上虞市先后3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先后7次获得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
创新模式推广——
探索面积稳定增长的新路子
2007年,绍兴市通过季节性流转扩种早稻3万亩,通过复种各类抛荒闲置地扩种粮食5万余亩。通过推广早稻直播(抛秧)-晚稻抛秧(机插)配套的轻型技术,引导农民多种早稻。去年,该市早稻面积比2004年增加了10.5万亩,推广粮经结合高效种植模式12万亩。
创新技术集成——
探索粮食单产提升的新路子
近年来,绍兴市全面实施“水稻单产提升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整合农技、种子、科研与农机力量,加强了对主导品种的育种栽培技术集成配套与创新应用,良种覆盖率达97%,主推技术到位率81%,机耕率96%,机收率85%,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普及,水稻本土育秧机械插种技术、植保统防统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创新经营主体——
探索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
目前,绍兴市已培育种粮大户7280户,承包面积28.25万亩,建立农资配送中心10家,农资连锁经营点558家,规格化育秧点100多个,粮食、农机合作社75家,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41家、植保服务专业队31个,2007年开展植保服务面积达6.6万亩,服务农户1.48万户,基本形成了一个涵盖种子、农资、农机、植保、栽培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创新政策激励——
探索公共投入保障的新路子
近年来,绍兴市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认真落实中央、省种粮政策的同时,还制定了预购定金发放和外拓种粮大户回绍返销享受同样优惠、开展粮食生产竞赛等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了粮食救灾种子、农药、化肥储备制度,开展了水稻政策性保险工作,提高了粮食公共保障力。该市还把粮食生产列入对各县(市、区)及乡镇政府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加强检查指导与督促考核,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2007年,全市共落实各类粮食生产扶持资金3893.87万元,比2006年增长12.5%,平均亩粮食播种面积扶持资金15.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