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黄松光 周吉敏
每天清晨6点起,温州名山西雁山脚下泽雅镇石桥村的小豆腐店就热闹起来,有的来批发新鲜老豆腐,有的来购买豆腐鲞。半个小时,1000多公斤豆腐就全都卖完了。日前,笔者来到这个小山村时,看到十来位村民在现场加工叫卖豆腐鲞,很快引来不少过路旅客前来购买。
泽雅老豆腐是以前农家盐卤点制而成的豆腐,与一般以石膏点制而成的豆腐在口味上有很大的不同。随着休闲旅游业的日渐红火,来品尝农家菜的游客不断增多,老豆腐的需求量尤其大。2006年底,出身石桥村的温州信博控股集团总经理潘冬兰来到村里,看到这里山青水秀,又是通往温州西雁风景区的必经之路,萌发了建立豆腐坊专做豆腐卖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支持。2007年3月,信博集团与当地农民共同筹建老豆腐制作有限公司,建起了老豆腐加工厂,并为老豆腐注册了“炳光”商标。
当第一锅豆腐出锅后,村民感到奇怪的是潘冬兰没有把豆腐拿到城里卖,而是鼓励村民买她的豆腐煎成豆腐鲞卖给游客。潘冬兰说,她办老豆腐加工厂看中的是到景区游玩的人群,希望通过游人的口耳相传,扩大老豆腐的影响,达到既赚钱又做广告的目的。果然不到半年,温州市区的10余家酒店及周边农家乐餐馆就找上门来买“炳光”豆腐。如今,老豆腐加工厂日产老豆腐约2000多公斤,供应给周边和市区的酒店、饭店。石桥村从事豆腐加工的村民有100余名,占全村在家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当地农户单卖豆腐鲞给过往的游客,一天最多能赚一两百元。村里有人又张罗着走豆腐精包装、礼品化之路。
今年1月,石桥村的老豆腐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致富经》栏目的关注,派记者专程来到泽雅镇石桥村,拍摄10分钟的专题电视片,介绍该村昔日农家饭桌上的盐卤豆腐如今成酒店的“山珍”,豆腐制作也从家庭作坊式向工厂化流水线生产方式转变的致富经验。该片播出后,在全国农民朋友中产生较大反响。当地村民激动地说:想不到小小的老豆腐也能成为全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