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的日子。他的清廉、勤政、爱民的风范,为国家、为事业、为人民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是举世公认的,总理的战斗一生,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也为全世界人民所尊敬。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总理经常风尘仆仆来浙江视察指导工作,深入基层,到农村茶乡、到新安江电站工地、工厂、文艺科技单位以及街道小巷等与广大群众谈心。我作为浙江日报一名青年记者,曾8次奉命在总理身边拍照和工作,聆听和感受他老人家的言传身教。特别使我难忘的是,周总理带了一个秘书到杭州解放路井亭桥东的一家小戏馆里去看戏。
那天是1957年4月25日晚上7时,我在杭州饭店采访。当时,沙文汉省长在国宾馆里举行盛大宴会,宴请苏联伏罗希洛夫主席一行,总理也出席了宴会,并兴致勃勃地到每桌上去敬酒。在我们这桌上,总理叫一个女服务员给我加一大杯橘子水,说我拍照时出了一身汗。总理刚离开我们的桌子,我们的领导、浙江日报社总编辑于冠西同志走来,轻声地对我说:“你要去执行任务,楼下有人等你同去。”我拎了照相机走往楼下大厅,一个瘦长的中年人问了我的姓名,看了记者证后,把我拉进了汽车。汽车开到解放路太平洋电影院对面,杭州市最小的一家剧院——中国剧院门口停了下来。剧院门前冷冷清清,只有一个人站在那里。他见我下车,奔过来问我,是徐记者吗?并立即交给我一张戏票,由一个姓刘的副经理带我去就座。刚走进剧场第2道门时,听到汽车声,我回头一看,周总理也走进来了。在暗暗的灯光下,周总理用手指着我说:“你的两条腿比我汽车跑得快?希望做一个出色的好记者!”。当时,我很激动,想叫一声:“总理,你也来了!”但想到此地情况复杂,保卫工作要紧,就把要讲的话咽了下去,仅对总理鞠了一躬,答谢总理对后辈的关怀。
总理入座后,就全神贯注地看戏,和400多个穿着普通衣服的居民、工人坐在一起,静静地观看演出。可是观众和演员,竟没有人知道总理在陪他们观看越剧《孟丽君》。观众走光了,演员在卸妆,总理走进一间很狭窄的化妆室,同演员一一握手。几个青年演员看到总理就叫起来了。在外边卸妆的几个演员接上就说:“总理哪会到这种地方来,你们想疯了!”当周总理的手伸到她们面前时,一个年纪大些的演员两行泪水夺眶而出:“周总理,您真的来看我们了。”有些演员激动得顾不得卸妆,有的卸了一半,就急切地拥在总理的周围。我看到这个动人的情景,情不自禁地拿起照相机,连忙找一个高一点的地方拍照。
当我拍了第二张照片,收拾好照相机后,我们的周总理很随便地往地板上坐了下去,和大家毫无拘束地亲切交谈起来了。总理已近六十岁了,让他坐在地板上,太不像话了。我埋怨剧院里的负责同志:“你们太糊涂了。”其实,剧院里的同志,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激动得什么也忘记了。
原来,周总理十分关怀民间小剧团,他像叙家常一样地询问剧团团长杨琴芳同志:“你们的剧团在哪些地方演过戏,经济上有什么困难?”杨琴芳激动地含泪回答:“总理,我们过去虽然困难很多,但这段路已闯过来了,全团同志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不但克服了困难,而且已有盈余了。”总理听到这段介绍,连声赞扬:“好!好!你们这样做,很好!年轻人么,就是要有艰苦创业的精神。”
接着,杨琴芳团长一一回答了总理询问的问题。总理手执一份印有演员姓名的节目单,认真听取她的汇报,详尽地了解演员的进步情况。
我禁不住从手提包里拿出照相机,急急忙忙给坐在地板上的周总理拍了一张照片。当我拍完照片,想起应当把那只凳子搬来,请总理坐时,时间已近深夜,12点只差4分了,我们的总理就在这块地板上整整坐了90分钟。可是,周总理精力仍然十分充沛,说:“好吧,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到北京去向毛主席汇报。”之后,总理再和演员们一一握手道别。最后又同我握手时说,希望你做一个有名的好记者,不要脱离群众,请你多印几张照片送给演员们……。
(摘自《浙江日报》 徐永辉/文)
周总理(左二)陪同锡兰贵宾参观杭州梅家坞茶园。
徐永辉 摄敬爱的周总理,杭州人民欢迎您! 徐永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