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新闻

牛粪加稻草种出鲜蘑菇

  嘉善县姚庄镇是浙北地区最大的蘑菇集散地,蘑菇种植面积居全省之首,达1936万平方尺,年产量超过1.5万吨。姚庄人种蘑菇种出了效益,也种出了名气。近年来,经常有各地种菇人前来取经,专门来学习他们用牛粪做培养料种蘑菇的技术。
  要想蘑菇获高产,培养料的堆制至关重要。据嘉善县农业局经作站沈汉斌介绍,培养料配制还挺有讲究。一般要求干牛粪须预堆5-7天,稻草堆料前2-3天要浸湿吸足水分。建堆时先铺一层2.3米宽、0.3米厚的稻草,再铺一层厚为0.02米的牛粪,这样一层稻草一层牛粪堆高至10-12层,堆高中心1.5米,边高1.3米,边建堆边补充水分,并均匀加入尿素、过磷酸钙及硫酸氨等辅料,堆成龟背形。若在室外发酵,通常翻堆4次,间隔时间一般为5、4、3、2天,注意具体时间应以料温开始下降时翻堆为宜,在第一次翻堆时要补足水分,第二次翻堆时加入1/3的生石膏粉,第三次再加入其余的石膏粉,培养料进房前在堆料四周及场地用0.5%敌敌畏均匀喷洒一次,并用薄膜密封6-12小时,堆料结束后料生熟适中,有韧性,不易拉断,柔软有光泽,粪草料湿度为62%左右,PH值为7.5-8。室内发酵则要求床架底二层不放,培养料趁热进房,抖松、均匀堆放到菇床上,然后升温,10小时左右使料温升至60-65摄氏度,维持8小时以上,以杀灭病虫害;待料温自然降至50-55摄氏度左右保持5-7天,每隔3-4小时换气15分钟,以达到后发酵的目的;以后逐步降温,进入温度缓冲阶段,待料温降至28摄氏度翻格完毕后就可播种;结束后培养料上长满白色的有宜放线菌,料无氨味、无异味、培养料呈深褐色,含水量为62%左右,PH为7.2-7.5。
  姚庄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顾小弟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栽培蘑菇采用的是双膜覆盖技术,即在草帘菇棚内加一层尼龙,冬季气温低时还在草帘外面再覆膜,以提高菇房温度,将出菇时间从当年11月延长到次年5月。 (记者 王美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