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高晓晓
浙江农业吉尼斯一周岁了!回首2007年,浙江农业吉尼斯从呱呱坠地到茁长成长,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一时间“浙江农业吉尼斯”风潮云涌,最高的粮食亩产、单株最重的番薯、最大的鳖、结果最多的葫芦……33项纪录星光熠熠,既是我省农民的骄傲,也是我省农业五年成就最忠实的记录者。
一亩对虾一辆车33项纪录凸现科技文化旅游价值
养一亩对虾一年11万,相当于一辆别克凯越车的价钱;一只鳖重达28斤,价值上万元;一棵番茄树可覆盖50平方米,抵过一套小居室的面积!……33项最高、最优、最奇的纪录蕴含着无穷的农业科技和文化旅游魅力。
这是科技的结晶。创造虾塘亩效益纪录的舟山旭旺养殖场负责人陈文龙说,他通过建温室大棚、设增氧泵等措施,每年比常规多养一茬对虾,加上对虾的上市时间分别为6月、12月的淡季,收入自然就高。农业专家表示,这些效益最高的纪录都是通过综合运用大棚保温栽培(养殖)、滴管灌溉和配方施肥等技术产生的,充分反映了浙江农民的创造力。
这也是文化潜力的开发。最大的番茄树不仅覆盖面积大,而且单株结果多达2万个,除了具有很好的观赏性,还成了中学科普教育和农家采摘游的优秀范本。最大的南方红豆杉高30米,冠幅10米×11米,属于白垩纪孑遗留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枝、叶含有治癌物质紫杉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此大的红豆杉不仅在浙江前所未有,而且在全国也十分罕见。
副省长茅临生说,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其实就是浙江农业之最,其意义就在于让善于创新、生产优质产品的农民得到激励,让更多的农民朝着创新、高效的方向发展。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认为,浙江农业吉尼斯的创建是一项全国首创性的工作,目的是搭建政府服务平台,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宣传浙江农业良好形象,激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奋发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推动我省高效生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场“最甜”的pk赛成就农业吉尼斯品牌
2007年,三场“最甜”的擂台赛,打响了农业吉尼斯在农产品销售上的金字招牌。
去年7月,浙江农业吉尼斯最甜葡萄、梨擂台赛在金华举行。100多家农业合作社和水果种植户的60余份葡萄和40余份梨参加了比赛。最终,金华市金科植保园艺有限公司的夏黑葡萄和武义县王宅镇马府下村王杰新的新世纪梨分别获得了最甜葡萄和最甜梨称号。赛后,一串最甜夏黑葡萄拍得9999元天价,三个最甜新世纪梨拍出9980元高价。
如果说这还处于市场反映的懵懂期,那么柑橘擂台赛后的“抢购潮”几乎让人傻了眼。
去年12月,全省24家柑桔专业合作社参加了浙江农业吉尼斯柑橘擂台赛。衢州市柯城区柴家柑桔合作社的柑橘最终斩获“最甜柑橘”头衔。没想到,比赛结束不到3小时,摊位上的柑橘已销断货。1月底,信心大增的柴家柑桔戴着“2007年浙江农业吉尼斯柑桔擂台赛冠军”的称号进军京城,与柯城区其他两家合作社联手,一举拿下了1.2亿元、5万吨的柑桔销售协议。推介会现场,虽然售价比其他柑橘每箱高出3、4元,但一万箱柑桔不到半天时间就被抢购一空。
100多条诚挚寄语期盼更多更高更强
成果丰硕的浙江农业吉尼斯也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2007浙江农博会农业吉尼斯展区的寄语墙上,100多条寄语有对农业吉尼斯的诚挚祝福,也有对“三农”的殷切期望,纷纷感慨:“农民真伟大!”、“农业高科技真是不得了!”浙江大学博士生王庆斌这样留言:“很有创意,为农业生产上新高提供了思路”。年逾七旬的琼树老太太在吉尼斯展馆走了一圈又一圈。满头银发的老人禁不住心头激动,提笔写道:“五十年代末,党号召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我们有过畅想曲,现在已成为现实。省委决定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一定能实现。”一些老领导也欣然提笔。原省委书记铁瑛寄语:农业现代化主要靠集约经营、产业化、科学化。原省委书记薛驹寄语:创出更多的吉尼斯纪录。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彬寄语: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丰富生活,优化农业。
新的一年来临,一股更热烈的农业吉尼斯比拼潮正在孕育。农业吉尼斯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前阵子浙江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挑战吉尼斯》播出了《10公斤重的实心萝卜》,没想到一下子就接到了丽水、建德等地的电话,纷纷表示自家的萝卜更重,也要来比一比,热情高涨。“开春,我们就要举办一个农业吉尼斯最快机械插秧擂台赛,四、五月份还要举办一个单只产毛量最多的长毛兔擂台赛……。农业吉尼斯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对此信心满怀,“2008年的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将更多,内容将更丰富,涉及面也会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