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慈溪把“菜篮子”做大了

——从绿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看慈溪农业发展

  本报记者 金 茹
  冰冻的大黄鱼、鲜亮的烤鳗、翠绿的花菜、香脆的干果……1月25日,慈溪市会展中心9000多平方米的展厅成了绿色农产品的海洋,全市130多家企业、产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社带着1200余种农产品来到这里,为慈溪100多万城乡居民奉上丰盛的“菜篮子”。
  本地市民闻讯赶来,购买声、赞叹声此起彼伏;外地客商慕名前来,惊讶声、订货声不绝于耳。从上世纪80年代的“浙江粮仓”,到如今的浙江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慈溪现代农业不负众望,硕果累累。
重创新
“菜篮子”里有新意
  【画面】农展会上,记者看到一种“古怪”的蔬菜,像我们常见的绿花菜,但它长出来的不是花,而是尖硬的“角”。生产该蔬菜的桥头绿基农场场长黄旭东告诉记者,这叫宝塔花菜,口感香脆,每个售价10元。
  在农展会上,处处都能感受到慈溪人独特的创新意识;新鲜的蔬菜被合理搭配,盛放在礼盒中;刚孵出来的苗鸡被摆上了展示台,现场售卖;徐龙集团在展位放置了微波炉,为大家当场烹饪……农业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在创新意识的带动下,慈溪市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名特优新农产品、绿色安全农产品和精深加工农产品。目前,该市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228个,国家有机农产品22个、国家绿色食品43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73个,宁波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41个;2007年全市加工转化农产品69万吨,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45亿元。
  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描绘出无垠的发展蓝图,保证城乡居民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价格稳定,慈溪农业不断创新。市委连续21年出台1号文件,都强调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2007年该市规模经营土地面积已达30.5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近一半;该市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县级农业产业协会;首创“四统一”土地经营模式,现拥有单体规模200亩以上的农业生产基地250余个,总面积超过20万亩;首创现代农场模式,并采取现代农场连锁加盟农企方式,实现了“强强联合”。

重科技
“菜篮子”里真精致
【画面】往一只小小的杯子里冲上水,两分钟后,一块香甜酥软的蛋糕就诱人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把一块红黄相间的“松糕”放进水中,不一会儿,一碗红黄分明、味道纯正的罗宋汤引得人垂诞欲滴。这可不是变魔术,浙江海通食品集团将传统厨艺精华和现代科技精心结合,让大家轻轻松松就能享受到经典美食。
  在农展会上,记者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雪白的大米在慈溪桥头镇林洪农场变成了白、黄、绿、黑、紫、金、银的七彩香米,农场主林万康高兴地说,由于土质和栽培技术的原因,七彩香米在全省引种还是首次,“是科技的突破,让我喝上了这头口水。”记者还发现,与人们传统观念中农产品“傻大粗”模样大相径庭的是,慈溪的农产品都经过精心加工,并被包装得精巧有加。目前,该市已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00多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5家。宁波恒康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是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海通食品集团是全省第一家上市的农业企业,徐龙集团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近年来,慈溪对农业科技的财政投入逐年递增,不仅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品种、农业科技发明、单项技术分别给予重奖,还每年安排100万元鼓励基层开展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目前,慈溪已有农业民营科技企业20家、科技示范农场15家,并有5家现代农场建立了科研机构,形成了多元化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和创新体系。
重营销
“菜篮子”“拎”到海内外
【画面】慈溪海星公司是一家水产有限公司。在农展会上,这家公司却“不务正业”,办起了网站——百捷购物网,在网上开辟配送中心,销售水产、肉禽、蔬菜、水果等。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公司将致力于把百捷购物网打造成集超级市场和农贸市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网上超市。
  慈溪的区域并不大,方圆只有1154平方公里,但慈溪的农产品卖得很远,市场的触角已涉及亚、非、欧、美和大洋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市出口农产品已覆盖蔬菜瓜果、烤鳗、丝瓜络、蜂产品、畜产品、草制品等100多个品种。去年,慈溪市实现农产品外贸出口交货值28.8亿元。在这一次农展会上,不少农企还推出了团购策划,有些企业甚至专门印制了团购产品单,由消费者自行选定。慈溪还在北京、上海、杭州设立了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2007年三大中心累计销售8300余万元。
  编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产品价格稳定,是今年“三农”工作的一项硬任务。要打赢攻坚战,完成硬任务,就要有新思路,要靠新办法。再用牺牲农民收益、损害生态环境、催收催种、行政命令的老办法来保供给、稳价格,肯定是行不通的。要像慈溪那样,坚持政策引导,坚持创业创新,坚持科技攻关,着力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科技贡献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才能赢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持续增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