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金钥匙”打开了“锈锁”

——野坑山千亩山林引出的故事(下)

  本报记者 袁 卫
  永嘉县西岙乡柴皮村和青田县东源镇平溪村持续了42年的山林纠纷,终于解决了。从形同陌路、互相敌视到如今握手言和、共谋发展,村民们心中的“锈锁”究竟是怎样打开的呢?
  说起解决这起久拖不决的山林纠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花了不少精力。先是省政府、省林业厅和永嘉、青田县委、县政府进行了多次沟通协调,还建立了县领导包案制度,两县领导20多次深入乡村做群众工作。在不断的说服、解释、磨合中,双方当事人逐渐接受了这个解决方案:野坑山山林权属由双方对半划分,上部林地所有权归青田平溪村所有,下部林地所有权归永嘉柴皮村所有;确定划给柴皮村的林木依法一次性流转给平溪村,流转期限为50年,费用为100万元;青田县政府支持柴皮村公益事业发展项目资金50万元;流转后,山林的安全问题由永嘉、青田两县林业局共同牵头组织人员,共同负责。“村民们对协议非常满意,我们打算对野坑山进行开发。”平溪村党支部书记黄臣标说,村里已经有一个计划,在林地里种些经济作物,条件成熟后还可开发乡村旅游,要把它建成平溪村的“致富林”。“我们柴皮村地处山区,200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仅2400来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分钱也没有。现在有了这150万元钱,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建设新农村了。”纠纷解决了,柴皮村村委会主任麻锡观也很开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等都可以开展了,村民的生活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记者附记】 采用林权流转方式解决山林纠纷,在我省尚属首例,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山林纠纷领导小组组长俞仲达和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对此充分肯定。俞仲达说,我省目前尚有868起山林纠纷尚未得到解决。野坑山山林纠纷案所采用的创新办法,为我省山林纠纷的解决探索出一条新路,值得借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