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特别报道

2008,浙江农民创业新梦想

  ■再多种30亩早稻
  傅献军(龙游县种粮大户、2007年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大户标兵):上个月,我刚刚被农业部评为2007年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全国获此殊荣的仅10人。这是对我近几年种粮探索的鼓励。去年我种了570亩水稻,包括260亩早稻、310亩富硒大米,共向国家售粮300多吨,效益还不错。今年,我准备再多种30亩早稻,承包地已经讲好了。另外,除了去年种植的300多亩富硒田外,今年我又找了200多亩土地,由我们献军种粮合作社提供秧苗以及耕作、收割、稻谷烘干等服务,稻谷卖给合作社,以这样的方式来扩大我们合作社富硒大米的种植规模。我的另一个打算是在冬种上进行一些尝试,发展油菜规模种植。去年冬种,我种了120亩富硒油菜、260多亩普通油菜,下种、出苗都很顺利,目前长势不错。如果届时机收能成功,效益好,今年冬种就准备在合作社大规模发展。
■希望村民收入再高点
  孙泽良(绍兴县平水镇同康村党支部书记):我们同康村共有7100多亩毛竹林,年产冬笋5万多公斤、鞭笋近15万公斤和毛笋20万公斤。近年来,同康牌竹笋畅销杭州、上海、绍兴等地。去年村民们的竹笋获得大丰收,冬笋平均价格达到了每公斤13元,鞭笋的收购价也在每公斤5元左右,毛笋2元左右,我们村来自竹笋的户均收入就有1.1万元左右,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民也有好几户。今年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同康”竹笋的牌子能够再响点,竹笋价格能够再高点,同时来我们村旅游的人能够再多点,希望每户来自竹笋的收入超过2万元。
■首次创业就能淘到“第一桶金”
  邹方根(我省首届农民大学生、武义县大田乡白衣坑村农民):作为我省首批农民大学生的班长,今年我最大的愿望是我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农家休闲垂钓能够迅速红火起来。去年下半年,我在老家武义县大田乡白衣坑村承包了30亩水面,养殖了一些淡水鱼,主要供游客休闲垂钓。今年的一些配套设施都会跟上去。这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农家乐”项目,我希望能够淘到“第一桶金”,从而带动村里的旅游业,同时为我的下一个项目——利用桑枝栽培黑木耳积累资金。这是我和我们班另外3个同学一起商议的一个黑木耳节本增效的生产方法,目前在我们武义县还没有先例。估算了一下,启动资金最少需要20万元,我希望能够筹到钱,让项目顺利启动。
■把休闲观光农业搞起来
  钱万强(桐庐万强农庄业主、省农牧结合型生态养殖模式典型代表):去年我的农庄出栏了生猪5000多头,今年打算再扩大养殖规模,要增加2000多头,计划新增加6栋猪舍,有2栋已经开工了。原先的猪舍都采用沉淀的方式处理猪舍污水,新造猪舍我准备采用更先进的处理方式,建一个沼气池,猪舍周边山上果园里的沼液池都已经建好了。我们农庄还打算开发农业休闲观光,延长产业链。计划造一座三层的小楼,面积1300多平方米,住宿、会议、餐饮等设施都配套起来。为了配合休闲观光产业,除了现有的桃、梨等水果外,还准备在农庄的山头上再增加200亩杨梅和冬枣,果苗已经订好了,土地也准备好了,年初就要种下去。
■盼着种下去的白茶早日投产
  梅根平(湖州市安吉县杭垓镇唐舍村茶农):现在虽然已是数九寒天,但是望着自家60多亩茶园一片绿油油的,我对今年的生活充满了期待。我种茶叶已经有十几年了,地是从村里承包来的。虽然每年茶叶的生产状况都差不多,但是这几年农业政策好了,我们茶农的收入也比原来高了。2008年对我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年,在地里种的白茶还没有投产,就希望白茶投产的时候,可以获得丰收,卖个好价钱。
■设施农业水平能上新台阶
  徐福兴(嘉善县魏塘镇农技推广站站长):我们嘉善县魏塘镇的设施农业起步较早,但是设备较为简陋,农民的大棚都是用毛竹片搭建的,大棚的宽度也只有6米左右,连作障碍、大棚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比较突出。经过测试,我们发现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8米的钢管大棚比6米的毛竹大棚产值要增加30%左右。作为基层农技干部,今年我最大的希望是多争取一些补助资金,把全镇的毛竹大棚都改成宽达8米的钢管大棚。同时,为解决连作障碍,我们今年计划大面积推广用漂白粉进行土壤消毒的新技术。还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更加关心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使魏塘镇的设施农业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基地再扩大 西瓜要出国
  彭友达(温岭市箬横镇长山村党支部书记、箬横西瓜合作社社长):2008年,我对合作社的发展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打算:一是基地发展要进一步扩大,在去年在缅甸建立6000亩西瓜基地的基础上,今年准备将基地面积扩大到1万多亩,还准备到越南去考察,看看能不能在那里建基地;二是各个基地建设要进一步规范,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市场要进一步开拓,现在我们合作社市场大都在国内,国外只有新加坡等极少数地方有,而且还是别人代销的,今年要争取在更多的地方设立经销点,自己直接经营;四是要培养、引进一些人才,管质量的、管基地的、管市场的都要有专门人才。
■打开柑桔出口的大门
  叶先明(衢州市柯城区柴家柑桔合作社理事长):今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打开出口的大门。这对我们合作社来说,是提升档次、增加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我们现在还没有出口的经验,所以还得依靠合资,借助其他公司,打开国外市场。福建省是较早打开国外市场的地方,如今福建柑桔减产、衢州柑桔兴起的形势,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现在正与福建一家公司洽谈,今年六七月份他们将来衢州考察,我希望能与他们合作成功,先打开东南亚市场,然后是俄罗斯,最后进入欧美市场。
■社员纯收入增加4成多
  姚汉江(诸暨市诸北农机专业合作社员):去年一年,除当地2500多亩土地外,我们9个人完成了7000多亩的跨省农机作业,跑遍了江西、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一年纯收入120万元。我今年最大的目标,就是要达到170万元的收入,比去年增加4成多。要完成这个目标,必须做好两件事情:第一,要在现有5台插秧机、6台收割机、5台耕地机的基础下,再添置2台插秧机;第二,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多承包200亩田。自合作社成立以来,我切身体会到了机械化操作的威力。现在雇人的工资那么高,而农机作业效率高、劳动力成本低,许许多多农民都能感受到农机化的好处。
■愿小朋友都健康平安
  邵雪娟(宁波市江北区畈里塘村畈里塘幼儿园园长):作为一家农村幼儿园的园长,我的心里既有担忧、又有企盼。新的一年,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新生入学;但是,学生招得越多,就意味着压力也更大。我们园里现在只有4名教师,加上1个负责食堂的,再加上我自己,也就6个人,担负着70多个小朋友的教育和安全。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让家长们放心。
■油价能不能降低一点
  陈景青(台州市珠港镇黄门村渔民):我们渔民是靠海吃饭的,一直以来都靠打渔为生。去年的台风虽然对我们的捕鱼量有影响,但油价上涨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更大些。我希望油价能够降低一点,这样我们渔民的压力可以小一点,收入也就多一点。
(本报记者集体采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