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来,建德市莲花镇通过建设沼气工程,综合利用“三沼”技术,大力推广“猪~沼~作物”农村能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三年来,累计建设沼气工程28座,总容积2660立方米,年处理养殖污水9.2万吨,年产沼气24.3万立方米、沼肥7.3万吨,沼气用户297户,沼肥使用面积9400亩,去年该镇还被评为“浙江省‘猪~沼~作物’生态农业示范点”。这一切不仅使村环境变美了,还让农民享受到了由此带来的诸多好处。
昔日环境脏乱差
建德市莲花镇位于我省西部山区,畜牧养殖是莲花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4年全镇畜禽总产值达到5829.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7.3%。然而畜禽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及养殖污水严重污染着当地的生态环境。据调查,2004年莲花镇平均每天产生鸡粪120吨,猪粪70吨。人畜混居、粪便满地、污水横流、蚊蝇猖獗、臭气熏天等现象普遍存在。
今日“三沼”利用治污染
据介绍,循环农业生态经济型新农村建设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沼气工程建设和配套“三沼”综合利用设施。该模式是以建设沼气工程为载体,以厌氧发酵ACR技术和“三沼”综合利用技术为支撑,即在养殖圈舍附近建造沼气池,养殖粪尿污水通过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使养殖粪尿污水达到无害化处理和减量化排放的效果,杀灭粪便中的病菌虫卵,有效降解COD浓度。养殖粪尿污水通过沼气池处理所产生的沼气、沼液、沼渣等“三沼”产物,再通过“三沼”综合利用设施和技术,对其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三沼”综合利用,即沼气用作炊事燃料、点灯照明、母猪产房消毒灭菌、仔猪舍加温保暖、沼气淋浴、沼气灭蚊,沼气发电抽水、带动高压泵输送沼肥上茶山、果园、农田等。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料用于林地、果园、茶山、蔬菜基地等。
持续发展有保障
莲花镇在全镇推广“猪~沼~作物”农村能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并大力宣传其好处,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该镇还依靠技术人员,高标准、高起点建造沼气设施,严格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一是严把规划设计关,所有沼气工程均由建德市农村能源办公室统一进行规划设计;二是严把施工质量关,按照《浙江省沼气开发利用促进办法》规定,选择有资质的专业施工队,实行专业化施工;三是严把质量管理关,由建德市农村能源办公室对各项建设内容加强全程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同时,莲花镇聘请懂技术、会管理、有服务意识的人员担任管理服务人员,一是镇政府配备兼职农村能源辅导员,二是重点村配备兼职管理员,并经过省、市农村能源办公室组织的统一技术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对各村农户的沼气设施进行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并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技术故障及时排解。
每户一年节约5罐液化气
通过“猪~沼~作物”农村能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工程的建设,为养殖粪尿污水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排放创造了条件,使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循环利用,解决了畜禽养殖污染,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目前,莲花镇“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镇容镇貌大大改观。有了沼气可再生能源,农民上山砍柴减少了,促进了封山育林,保护了森林植被,巩固了生态环境建设成果。
开展“猪~沼~作物”农村能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工程建设后,莲花镇297个沼气用户平均每户每年节约烧饭用液化石油气5罐,节省480元;节约生活用电100度,节省58元;节省砍柴用工20个,节支1000元,生活用能合计节支增收1538元。297个沼气用户全年生活用能节支增收总计45.7万元。沼气用于发电和猪舍消毒、保温等还可节省一笔可观的生产用能成本。此外,沼液、沼渣等用于农作物生产,不仅节省了一笔化肥和农药成本,而且还明显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
目前,莲花镇推广的“猪~沼~作物”农村能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已成为我省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
(宋玉良)
“猪~沼~作物”农村能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沼气烧饭 果园
沼气点灯 茶山
沼气淋浴 蔬菜基地沼气消毒、保温 中药材铁皮石斛基地
沼气发电 林山
养殖粪尿污水→沼气池厌氧发酵→沼液沼渣 其他农田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