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绍兴市场金龙鱼食用油再次集体调价。今年以来,食用油价格一路攀升,其中,菜油批发价创近10年来新高。在菜油价格曲线上翘的同时,绍兴农民种油菜的热情并未见涨。据悉,今年全市油菜种植面积预计超过26万亩,仅比上年增长2万多亩。
袍江新区马山镇种粮大户章水桥今年承包723亩土地,其中冬种小麦320多亩、榨菜150亩、油菜只有25亩左右。2005年,他曾种了150亩油菜。“种植油菜费工费时,就算市场行情转好了,也难以迅速增加种植面积。”他说,油菜种植一般以移栽为主,要耗费大量人工,目前油菜机械化收割技术也未完全成熟。“油菜品种成熟不一致,若收割晚了,成熟后的油菜籽容易掉到田里,造成浪费。收割早了,油菜籽又难脱落。”章水桥说,油菜用人工收割,一亩地需要投入五六工。按目前市场价每工40元计算,光收割成本就要花两百多元,再算上农药、化肥等投入,种一亩油菜远不如种一亩小麦和其他蔬菜划算。
另外,种粮大户的种植习惯短期内难以改变。该市除上虞、绍兴县海涂等地有油菜种植传统外,别的县(市、区)农民一时间难以改变种植结构。
绍兴市各县(市、区)上世纪都曾建有榨油厂,不仅消化地产油菜籽,还到新疆、贵州等地收购加工。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大量农民脱离土地,转入二、三产业和城镇务工,加之种植油菜效益不高,绍兴本地油菜种植面积大为下降。“集体经济时期,马山油厂一年能榨50多万公斤油菜籽。”马山镇农民范大忠自1993年竞拍接手原马山油厂,如今一年只加工5万多公斤油菜籽。在这座加工厂里,大部分榨油机器是上世纪的旧物。老范说,现在人们大多喜欢到超市购买桶装油,来加工散装油的农民越来越少了。
业内人士说,国内油料市场发展缓慢,主要是由于油料作物种植效益偏低。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国内菜油价格主要受国际影响,一旦市场波动,农民就不得不承受生产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只有改进种植手段,发展规模经营,全面推广全程生产机械化,提高油菜的种植效益,才能从根本上拉动油菜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