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小平) 我省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在12月20日举行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经过3年努力,目前我省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为60.2%,Ⅲ类以上水质监测断面比例占66.7%,分别比2004年同期提高9.3和13.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省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比去年下降2.48%,减排幅度居全国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4.05%,居全国第四。在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的《全国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中,我省得分位居全国第一。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我省大力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已累计建成10303个环境整治村和1171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2004年以来,我省开展了以8大水系和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为重点的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即“811环境整治行动”。3年来,我省水环境质量有了转折性改善,整治前污染最严重的河流——鳌江流域平阳段的水质也有大幅改善,杭嘉湖太湖运河水系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全省还建成了全国面最广、量最多的8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160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
目前,我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了县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率先建成了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全省环境污染防治能力明显增强,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省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透露,省委、省政府正在研究部署“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2008—2010),不日将对该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