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

  省农业厅调研组
  瑞安市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充分利用“三位一体”服务平台,释放政策效应,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一是运用市场化的主体经
营农业。在加强千家万户培训,提升农民素质的同时,大力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生产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市场主体。截止目前,全市已培育发展规模化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63家,成立了9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3000多人,联结生产基地6.91万亩,这些主体还带动近10万户农户,联结基地超过30万亩。其中瑞安市篁社粮友农机作业合作社被省政府树为典型,“篁社经验”向全省推广。
二是运用标准化的方式组织
生产。通过杨梅、马蹄笋、番茄、白银豆、榨菜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现已制定并实施了17项,覆盖了全市主要农产品。通过实施绿色农产品行动计划,不断完善地方农业标准体系,推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现已建成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7个,总面积16.6万亩,拥有无公害农产品26只、绿色食品12只、有机食品12只。
三是运用规模化的路子改造
农业。无论是瑞安的杨梅产业,还是白银豆等产业,无不烙下了用规模化手段改造农业的痕迹。如瑞安市高楼乡从引种150亩黑炭梅起步,逐步形成了种植区域相对集中,商品基地初具规模,拥有9500亩杨梅林的水果大乡。瑞安白银豆产业,原来仅荆谷乡一些农户零星种植,通过创建绿色农产品基地和农业科技特色基地,开发推广良种和绿色生产技术,白银豆种植技术逐渐走出荆谷,扩展至周边乡镇,现在全市种植面积达5500亩,年产量8200吨,年产值近2000万元。
四是运用品牌化的手段提升
档次。瑞安十分重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鼓励专业合作组织注册品牌商标,设立农产品信息网站,运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和农博会、农展会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瑞安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近几年来,已形成了瑞绿牌马蹄笋、高楼牌杨梅、金谷山牌白银豆等一批名品名牌,全市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值达6.3亿元。(节录于省农业厅调研组调研报告,调研组成员:童日晖、杨辉、李永平,执笔:杨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