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任平) 日前的一天清晨,通往三门县沙柳镇金板山村的山道上,周衍赛开着三轮摩托车正在赶路。没等他把车停稳,早等候在村头的几个村民便围了上来:“老周,我要的鱼有没有带来?”“今天的蔬菜蛮丰富的啊!”正在挑选的村民高兴地说。
据不完全统计,像周衍赛这样活跃在三门县高山之间的“现代货郎”,现在起码有20多个。
近年来,随着“康庄工程”的实施,昔日偏远闭塞的高山村交通越来越便利,村民们的消费需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一些头脑活络的农民从中嗅到商机,“现代货郎”由此而生。据周衍赛介绍,他一般是前一天下午到临近的批发市场购进海鲜,早上天没亮又到县城的菜场购进蔬菜,让高山村的村民能够时不时换换口味。横渡镇大横渡村村民柳方日也是一名专门去高山村卖蔬菜的小“货郎”,跟老周不同的是,他卖的蔬菜大部分是自家种的。
高山村的村民反映,以前水泥路没修到山里时,就是想吃好一些,别人也送不进来;现在可好了,这些“现代货郎”不但自己赚了钱,还实实在在地为高山村村民解决了民生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