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池锦蕾
编者按:台州高效生态农业之“花”为什么这样红?台州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什么这样强?从本期开始,本报将陆续刊发三篇通讯,与读者一起去探寻答案。
农业要好字为先、高效生态,就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创业创新的主攻方向,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台州的做法,是有效的,是可行的。
在不久前闭幕的省农博会上,临海涌泉蜜桔、三门青蟹、温岭草鸡、仙居三黄鸡……一大批名优台州农产品令杭州市民趋之若鹜,不少产品出现了抢购、脱销的火爆景象。
台州地处我省东南沿海,靠海地区每年都会遭受台风侵袭,西部大多是山区,农业资源禀赋并不优越,但就是这样一块土地,却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响当当的农业品牌:省首届十大精品杨梅,台州占3席;省十大优质西瓜,台州占4席;省十大名牌柑桔,台州占3席。在本届省农博会上,台州市有92个农产品获得金奖,金奖数全省第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台州人突破传统、创业创新,按现代农业思维方式发展农业,像抓工业一样把农业做大做强。”台州市农业局局长陆修钗如是说。
——积极扶持和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增强主体竞争力。目前,该市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71家,社员4.6万户,带动农户25万户,去年合作社销售各类农产品50万吨,实现销售额30.5亿元;全市已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93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9家,年总销售收入198亿元;全市已完成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万多人,涌现出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专业农民,提高了农民、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体化发展。
——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增强空间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台州市共有7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走出台州,实行跨区域经营,在外建立基地面积557.9万亩,年产值达37亿元,已占本土农业的五分之一强,“走出去”农民的足迹遍布广东、上海、江苏、海南等20多个省(区、市)。“走出去”战略的成功实施,不仅有效缓解了台州本地农业资源短缺的压力,也促进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大拓展了台州农业的发展空间。
——合作社制度、农副产品营销、农业保险、信贷担保、土地流转、社区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等多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从而跨越了发展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障碍,使台州农业发展显示出强大的制度竞争力。
目前,台州市水果、蔬菜、瓜果、茶叶、畜牧等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特色农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区块更趋集中,已形成柑桔、文旦、杨梅、西兰花、西瓜、果蔗、茶叶、优质鸡、青蟹等9大品种12个特色农业产业带,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其中,西兰花种植规模已发展到10万亩,出口量占全国近70%;海水养殖连续18年位居全省第一,三门青蟹养殖面积占全国的九分之一;仙居县已成为全国杨梅生产第一大县,杨梅生产面积达10.5万亩;温岭草鸡、仙居三黄鸡已成为台州畜牧业的两大“拳头”产品,常年饲养量达到1100万羽,“绿牧”草鸡进入了上海市7家大型超市的100多家卖场。与此同时,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绿色食品开发走在全省前列。目前,该市已有41个农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123个农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201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1个产地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有7个农产品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个农产品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14个农产品规模生产地获“中国特产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