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民
黄岩西部区域范围大,由于受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市场信息闭塞、流通渠道不畅、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人均收入偏低,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落后于东部地区,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近年来,黄岩区在加快西部扶贫开发,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同时,重点在搭建现代物流营销平台,架起农民增收“金桥”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具体做法是,启动了“激活一点,发展全局”的战略构想——通过搭建物流平台,推动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来激活生产、流通、销售、消费一条龙产业链中的流通、销售环节,带动生产和消费两个端部的活跃,从而使整条产业链得到有效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立足平台搭建打造营销龙头
随着黄岩各类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成,水果、蔬菜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往“小、散、乱”的销售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产业的要求。2005年,黄岩区提出“组建西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破解农产品销售瓶颈”的设想,以股份合作制形式组建了两家集营销、技术、合作社、生产大户为一体的台州市西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和黄岩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配送企业通过订单收购、代理配送优质产品等一系列运作,积极开拓销售市场,已成为帮助农民闯市场,实现致富的好帮手。为扶持新兴行业中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积极予以扶持。一是政策扶持。将加快配送中心发展作为西部扶贫工作的重点。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研究产业政策、落实用地指标,为配送中心开设绿色通道。二是资金支持。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物流开发、品牌建设、扶贫项目等各类专项资金。三是技术支撑。通过技术配送和信息配送平台,开展技术咨询和信息传递,指导农民开展生产,制定统一的安全生产模式,规避各类风险。四是项目扶持。支持西部配送中心建立了产销对接中心和展示中心,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为农产品营销配送网络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经过两年的实践,黄岩区的农产品物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成了一定规模的稳定的营销配送网络。今年7月,黄岩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隆重开业,黄岩区与杭州联华华商集团进行了产销签约仪式,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两年来,两家龙头配送企业共配送优质农产品3万余吨,为西部山区农民增加纯收入2000多万元。
立足农民需求创立黄岩模式
配送中心成立伊始,紧紧围绕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依托农业部门的技术力量和信息平台,形成了黄岩农产品配送模式。而台州西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率先推出的“三配送”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三配送”模式包括:农产品配送。配送中心以订单或保护价实行统一收购与配送,减少流通环节,直接打入消费市场。信息配送。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对合作社社员、基地生产农户等生产者配送市场需求信息,对菜场、酒店、超市等消费群体配送基地供应信息。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提供的价格信息、品种信息、供求量信息的对接,达到以销定产。技术配送。成立科技专家团,聘请农机农艺专家,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提供农业新技术支撑,制定统一的安全生产模式。
立足营销效能构建“三位一体”体系
配送中心在政府的引导和农民的自愿参与下,按照“配送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核心基地”的思路,划定生产、供应和配送职责,围绕销售主线,构建了“三位一体”营销平台,已取得了实质性效果。形成了以配送中心为龙头,以合作社为纽带,以生产基地为基础的服务体系,从而达到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的优势互补,实现了生产高效、配送快捷、供求平衡、安全保障和销售畅通的目标。例如,西部配送中心与黄岩西部高山蔬菜合作社组建了白石高山蔬菜产销联合体。该联合体成立以后,由合作社组织生产,由配送中心和合作社提供种子、生产技术等,由配送中心负责销售,最终实现利益共享,农户得益。
立足市场占有率推行“四统一”服务
为增加农产品竞争力,扭转农业品牌散、小、乱,品牌结构不合理,品牌效益不显著,品牌与基地相脱节,缺少强势品牌等局面,提高市场占有率,各配送企业均积极实行了“四统一”服务,即: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有针对性地推广名特优及本地特色产品,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作为农业产业化战略中的关键角色,农产品物流业通过成功的运作,在解决农产品卖难,做大做强品牌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吸引农村劳动力回归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十七大精神指导下,黄岩区委、区政府将加快实施“激活一点,发展全局”战略构想,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展望未来,黄岩区的农产品物流业将形成消费终端、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基地等三大发展板块。
(作者系台州市黄岩区副区长)
贯彻十七大精神 推动“三农”工作
县(市)长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