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平安农机建设,事关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事关人民生命安全与和谐社会建设。目前,全省已初步完成6个示范县(市、区)、80多个示范乡(镇)、1200多个示范村和10000多个示范户的创建,有效推动了农机监理重心下沉、防线前移,推动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加强平安农机建设也有规律可循。通过近两年的“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我们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探索出了一条科学有效的路径。沿着这条路径,我们必将进一步深化创建活动,逐步建立农机安全长效机制。
强化考核是推动责任落实的根本保证。这是实践中得出的首条经验。去年开始,省农业厅将农机安全生产事故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市、到县、到乡(镇)、到村、到机手,省与市、市与县、县与乡(镇)责任书签订率近100%,乡(镇)与村、村与机手责任书签订率达95%以上。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分解下达指标,促动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农机安全生产,有效保障了各项创建措施的落实。
第二条重要经验是,警农协作是有效手段。长期以来,困扰农机监理的最大困难是手段不硬。《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农机部门的执法手段进一步削弱。面对困难和挑战,农机部门主动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协作,大胆尝试各种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的新办法,创造并推广了公安驻农业(农机)联络室(警务室)模式。全省现有公安驻农业(农机)联络室(警务室)46个,其中湖州、金华、舟山、杭州、绍兴、宁波已成建制建立。联络室有效整合了警农资源,成为新时期农机安全监理的最有效手段。实践证明,联络室是今后公安、农业两部门应该巩固推广的成功经验和合作方向。
其三,加强宣教是重要途径。农业(农机)部门安全生产的法定职责主要集中在培训、考试、上牌、发证等源头,各种规范、制度、政策、措施的落实,都有赖于广大农机从业人员的主动配合、自觉遵守。创建“平安农机”以来,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营造了人人讲安全、处处注意安全的社会氛围;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唤醒了农机手安全生产的自觉意识。创建“平安农机”实践表明,宣传教育必不可少,必须继续坚持并不断强化。
其四,加大投入是基本保障。近几年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不断强化,安全事故呈稳中有降的喜人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执法装备的更新。创建“平安农机”,必须争取多渠道投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更新执法装备。
这些经验是总结近两年创建实践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加强农机安全管理走出的科学路径,在今后工作中应该加以推广和坚持。创建“平安农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和责任感,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保持更加昂扬的斗志,扎实稳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