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车流滚滚,人流熙熙,朝着浙江世贸中心和浙江农展馆潮涌而去。每年这个时候,杭城的市民们都期盼着农博会早日开幕,并盼望会期长一些。这充分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及社会方方面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关注和殷切期盼。
消费者期盼的是农产品生态、安全,买得放心,吃得舒心。农博会上的农产品不见得比市场上便宜,有的甚至还要高一点,但却备受青睐。因为消费者看中的恰恰是这里的农产品有较高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农博会已然形成了一个知名度很高和信誉度很强的品牌。
农民兄弟和参展厂商期盼的是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畅通无阻,自己生产或经销的产品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他们都把农博会作为一个大平台,广通信息,广交朋友,广开销路,广辟市场。像农博会那样产销双方大范围、全方位、多层次地面对面交流,是其他形式的载体所难以比拟的。
这期盼,那期盼,其实就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诚信、安全,利农、惠民。凝聚起来,与政府及其部门形成了上上下下共同的期盼,那就是:要高举旗帜,创业创新,高度重视和认真抓好“三农”工作,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技服务,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让更多的农民创业致富,让更多的市民吃上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共创社会和谐。
有期盼,就有希望,就有潜力,就有活力,就有更加美好的明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谱写浙江“三农”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