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成就展示

构建“三个体系”

  构建高效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在稳定粮食、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坚持规模化和多样化结合,不断加大对效益农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目前,已形成香榧、中药材、茶叶、席草、青枣、果蔬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市连片100亩以上效益农业基地达到260个,面积10万亩。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已达到6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金华市级28家,农业龙头企业联结市内基地6.9万亩,带动农户10.9万户,增加农民收入4.3亿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5家,农业行业协会9家。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培育一批农家乐特色点和特色村。全市共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点47个,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人左右。积极开展特色强镇、特色村的创建培育工作,创建了金华市级“一村一品”特色村11个。
  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办好“农民信箱”、东阳农业信息网、农民之家、农技110等农业信息化工程,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县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实际注册农民信箱用户已达3.6万户。强化农技推广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农技人员素质,构建服务专业化、主体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市已注册农产品商标186只,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只,中国驰名商标1只,浙江省名牌产品8只;省级著名商标3只,金华市级9只;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11只,通过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33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3只。推进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供销社为依托、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后盾的“三位一体”的服务联合体建设,努力构建以政府部门的服务和管理为保障的集技术、信息、金融、营销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服务平台。
  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以“强化农村教育、改善医疗卫生、丰富文化生活、健全社会保障”为重点,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一是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等四项工程,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市、镇乡(街道)、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农民健康工程。2007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63.2万人,参保率90.6%,免费农民健康体检率达80%以上。三是加强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文化“十个一”创建活动。积极创建体育小康村,2007年扶持了20个体育小康村的体育设施建设。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农村养老保险,深入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全市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累计18.9万人次;有110个村(居)27373人办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手续,有8590人已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实现全覆盖,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95%和10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