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成就展示

特色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农业基地是农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近年来,缙云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狠抓畜禽养殖和蚕桑、茶叶、高山蔬菜、食用菌、特色水果等优势农产品基地的规划和建设,积极培育农业特色块状经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到2006年底,全县已拥有蚕桑基地4.36万亩,产量5.46万担;建有茶叶基地3.63万亩,茶叶总产达783.8吨;发展高山蔬菜3.49万亩,产量5.9万吨;发展名优水果8.07万亩,总产达3.05万吨;栽种食用菌4000万袋,总产量3.88万吨;另外,还有“浙八味”优质中药材1万亩,产量2031吨;年出栏412万羽无公害畜牧养殖等优质农产品基地。而且这八大特色产业也相对集中,形成了独特的区块优势,如新建、新碧区块的畜禽养殖优势,大洋、东渡区块的高山蔬菜优势,东方、胡源区块的蚕桑优势和前路、大源、三溪区块的茶叶优势。区域化布局的块状特色农业产业已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农业经营主体异军突起
  近年来,缙云县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大力扶持和培育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带动面广、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扎实推动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目前,全县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至36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17家、县级16家),实现产值6.2亿元,其中新增产值1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提高,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达14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0.5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农民专业合作社69家,达到市级规范化合作社25家,占39%。有社员1.09万户,建设基地2.24万亩。全县各类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畜禽、高山蔬菜、茶叶、水果等生产基地15.2万亩,带动农户3.4万人,有相当一部分农户进入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领域。
品牌培育创建硕果累累
  特色品牌创造竞争力。近年来,缙云县大力推广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积极推进农技信息110网络、“农民信箱”等载体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大力开展讲品牌、创名牌宣传教育活动,切实转变干部群众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的思想观念,认识品牌价值,增强品牌意识,筑牢品牌理念,积极推动和引导各类农业龙头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打造了一批在全省具有知名度的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品牌。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制订农产品地方标准5个,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5个,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15个,认定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7个,面积达3.3万多亩。在历届省级以上农产品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上,总计获奖达123个(次),其中金奖47个(次)。
科技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是提升农业产业水平的根本保证。缙云县通过实施科技人员挂钩联系制度,开展“百名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加快农民应用农业适用科技的能力,强化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的科技力量。目前,全县所有的优质农产品基地都有科技员挂钩,大的基地还与省市农业科研单位建立科技协作关系,部分基地或龙头企业采用技术入股形式,与科研单位合作兴办。
  同时,注重对新品种的引进。近几年来,全县每年引进5项以上先进的技术,引进各类农产品新品种50个以上,推广10多项农业适用先进技术,抓好畜禽养殖、食用菌、黄花菜、笋竹、中药材等5个种子种苗中心建设,为当地的优质农产品生产提供优质的种苗保障。
  无限风光在仙都,特色农业富缙云。缙云县“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强龙兴农”工程为载体,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绿色农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特色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