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植保风采

浙江植保走上 创新发展之路

  本报讯(记者  岩青) 近年来,我省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推动了植保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植保防灾减灾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据悉,在与病虫草鼠害的较量中,我省植保工作显出
  神威,年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46-64亿公斤,约占全省农作物总产量的15-20%。我省地处东南沿海,自然条件优越,既有利于农作物生产,又宜于病虫草鼠为害,是生物灾害的高发区,病虫草鼠害年发生面积1.8-2.0亿亩次。为有效防控病虫害,替农业生产支起更大的安全伞,我省加快构建新型植物保护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网络,探索建设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植保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详见B2、B3版)。去年,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浙江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生物灾害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抓好农业生物灾害预防控制工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省编委批复同意省植物保护总站更名为省植物保护检疫局,并列入监督管理类,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植物保护检疫局。据了解,今年我省又将出台农作物生物灾害防控责任追究制度,把防控工作的各项职责落实到各级政府、到部门、到单位、到人,以真正形成“目标明确、职责清晰、保障到位、措施有力”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创我省植保护农新局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