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5版:专版

  省农科院与荷地镇结成帮扶单位后,及时制定了“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工作计划,连续派遣技术人员前往该镇指导生产。经过4年多的努力,荷地镇高山蔬菜、锥栗、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初显成效,农业产业结构极大改善。
  如今,荷地镇的高山蔬菜已由2003年的800亩发展到2500亩,全镇锥栗种植规模由2003年的900亩扩展到7000亩,珍稀食用菌秀珍菇、姬松茸等试种成功,也有力推动了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做大做强。
  自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以来,省农科院院累计提供帮扶资金115万元,项目研究及推广配套经费30万元;同时还想方设法为荷地镇争取到了五大项目立项,获得项目资金44.5万元。
省农科院庆元荷地镇
  在省农科院的帮助下,我镇发挥本地海拔相对较高的气候优势,培育高山蔬菜产业。并发挥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山台地的地域优势,积极培育锥栗产业。建设锥栗园区机耕路30多公里,带动园区开发,通过5年努力,全镇锥栗种植规模达到7000亩,按亩纯收入1000元计算,全部投产总收入可达700万元,受益人口4000人,人均增收1750元。同时我镇食用菌产业不断做强。去年底已达1200万袋,其中500万袋实施了标准化生产技术。2006年底农民人均收入达2458元,比2002年的1791增长了37.2%。
  5年来,省农科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围绕我镇的主导产业,帮助培训干部、群众的农业实用技术。并针对荷地实际专门编写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手册,逐步培育形成镇村两级科技队伍,使全镇农民科技实用技术普及率有了极大的提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