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县黄田镇黄坞村菇农,今年生产食用菌香菇用了新方法——“埋地菇”。“埋地菇”的生产操作:一是选择就近、方正、灌排水方便的田块;二是整地,畦宽170厘米,沟宽35厘米,将沟里泥平铺在畦面;三是搭遮阳棚,棚高200厘米,选7厘米以上的木桩,四周木桩间隔200厘米,棚内200×260厘米固定,桩顶用12号的铁丝“井”型拉紧固定,四周和棚顶用遮阳网一盖既可;四是埋菇,埋菇前,将菇畦面上的泥,像做秧田一样爬稀整平,将去袋的香菇菌棒横放、挨紧、半埋在畦里,再插上竹片盖上地膜既可。
据黄坞村刘安炎、刘章正等菇农介绍:“埋地菇”与花菇栽培相比,“一早二省三好两不误”。一早:比花菇早上市20天以上。二省:一省工夫,菇棒不要灌水,不要为小菇雕口,搭棚快;二省成本:搭棚的全部材料费,每段菇棒约0.17元。三好:产量高,一段菇棒一年可产鲜菇约1.3斤;菇形好:形圆肉厚多花面;市场销售好:鲜菇价格和花菇接近,干菇比光面菇要高3、4元/斤。两不误:在同一块田里,稻谷秋收后种“埋地菇”,“埋地菇”生产结束后遮阳网一掀就可种稻谷。”
(兰知华)